时间: 2025-04-26 07: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59:24
盐角儿·亳社观梅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在盛开时像雪一样洁白,凋谢时也似雪一般。梅花在花中是最为奇绝的,香气并不在花蕊和花萼之中,而是蕴藏在花的骨骼之内。借着溪水的风,留下溪边的月光。真让人羞愧,山桃花的红色如同鲜血一般。即使梅花更为稀疏、淡雅,终究也有着相似的情感。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6年-1126年),字子文,号仰山,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自然的美,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梅花在寒冬中盛开,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品质。诗人在亳社观梅,抒发了自己对梅花的欣赏和对其他花卉的思考。
《盐角儿·亳社观梅》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象的宋代词作。诗的开头用“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来形容梅花的纯洁和高雅,这种比喻不仅突出梅花的外观,更反映出其内在的气质。诗中提到梅花的香气“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这句表达了梅花的香气并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本质的,展现了梅花的深厚内涵,象征着一种超越表象的美。
接下来的“占溪风,留溪月”描绘出了一幅自然的画面,暗示着梅花在自然中的灵动与清幽。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梅花的独特之美。最后,诗中提到“堪羞损山桃如血”,表达了诗人对其他花卉的感慨,虽然山桃花娇艳欲滴,却无法与梅花相比,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独特品质的推崇。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传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令人陶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纯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梅花的香气来源?
A. 开时似雪
B.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C. 堪羞损山桃如血
D. 占溪风,留溪月
诗中提到的山桃花的颜色是什么?
A. 白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绿色
全诗传达了作者对梅花的什么情感?
A. 恨
B. 怀念
C. 崇敬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盐角儿·亳社观梅》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上都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个人情感的交融。李白的诗更加奔放,而晁补之则显得细腻、深远,展示了不同风格的魅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