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5
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银河下若木。暖涨一川春雾绿。
白凤徘徊清淑。似沉水无烟,礜汤千斛。
柔肌暗粟。想临流娇喷轻触。
空恨恨,何人热恼,却忆冷泉掬。
酥玉。未谙汤沐。深又浅荡摇心目。
云蒸雨渍翻覆。泛影浮红,飘飘相逐。
裳衣还未欲。蓦自怪野鸳双浴。
华清远,寒猿夜绕,落月可能漉。
在银河的映衬下,若木树郁郁葱葱。春雾温暖地在一川河流上升腾,绿意盎然。白色的凤凰在清澈的水面上徘徊,似乎沉浸在无烟的水中,宛如千斛的清汤。柔嫩的肌肤如暗藏的谷物,想象着在流水边轻轻喷洒的娇嫩触感。空自遗憾,恨谁在烦恼,回忆起冷泉的清澈。酥玉般的柔美,未曾领略热汤的滋润,心中荡漾,深浅不一。云雾蒸腾,雨水浸润,翻覆着浮影,红色的花影飘摇相逐。她的衣裳尚未欲动,恍惚间惊奇于野鸳鸯的双浴。华清远望,寒猿在夜里环绕,落下的月光或许能够过滤。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21年,卒于公元1194年,字子厚,号默斋,晚号白云山人。他的诗风以清新、婉丽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此作品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同时反映出个人的情感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开头“银河下若木”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暖涨一川春雾绿”描绘了春天的气息,生动地呈现出春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诗中“白凤徘徊清淑”一句,通过白凤的形象,表达了追求清纯与美好的愿望。接下来的“玉肌暗粟”,则将目光转向了人的情感,柔美的肌肤暗藏着深情,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柔软与渴望。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美好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最后,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寒猿的哀鸣与落月的清辉交相辉映,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情感的深刻体悟,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深度,表现出宋代文人的雅致与情怀。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情感的细腻体悟,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遗憾的情感。
诗中“银河下若木”意指什么?
A. 生活的希望
B. 冷清的夜晚
C. 自然的美景
D. 个人的情感
“空恨恨,何人热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孤独与遗憾
C. 兴奋
D.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