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50
八声甘州(和邓中甫中秋)
作者:刘辰翁 〔宋代〕
看团团一物大如杯,时复几何秋。
俯天涯海角,今来古往,人物如流。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
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
谁念南楼老子,倚西风尘满,心事悠悠。
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
叹年年吹箫有约,又一番鹤梦雪堂舟。
池上久,满身风露,还索衣裘。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如同杯子般圆满的物体,时光匆匆又是一个秋天。我俯瞭天涯海角,历史的今古如同流水,人物如同过客。想象着霓裳羽衣的歌声已经停止,没有什么能够来解愁。唯有当时那棵树,香气弥漫满了琼楼。谁又会想到南楼的老者,倚靠着西风,满心尘世的忧愁。就如班姬的袖子里,明月也暂时停留。感叹年年都有约定的吹箫声,又再一次做了鹤梦,梦见雪堂的舟。池边待久了,身上满是风露,竟然想要找回我的衣裘。
刘辰翁,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婉约而深情,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词作于中秋之际,月圆之时,正是思念的季节。作者借助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往事的追忆与对理想情感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通过月亮的意象,展现了流逝的时光与人生的无常。开篇以“团团一物大如杯”引入,既点明了中秋的主题,又引发读者对月亮的思考。接着,词人俯瞰历史的长河,感慨人物如流,传达出对过往的深刻感悟和思索。
“想见霓裳歌罢,无物与浇愁”,描绘了月下的孤寂情绪。这里的“霓裳”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快乐时光的追忆。紧接着,词人提到“惟有当时树,香满琼楼”,显示出对当时美好情景的留恋与珍惜。
后面的句子中,词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特别是“便班姬袖里,明月一时休”,用典雅的比喻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增加了文学的厚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个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共鸣。
整首词围绕着中秋的团圆与思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月亮的意象,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团团”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树
B. 月亮
C. 人物
D. 刀剑
诗中提到的“班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王昭君
B. 班昭
C. 李白
D. 杜甫
全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D. 安宁
刘辰翁的《八声甘州》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思念。刘辰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更为豪放。两者在艺术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深切地反映了中秋时节的情感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