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1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12:32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为了儿子而死是孝,为了君主而死是忠,死亡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古以来,士人的气节被分割,君臣之间的义理缺失,究竟是谁背弃了正直的情怀?
痛斥卖国贼的睢阳,爱慕君主的许远,留名千古的声誉将永远香飘四方。
后来的世人,无法拥有二公的操守,难以锻造出百炼的钢铁。
人生恍惚而已,何不轰轰烈烈地活一场?
如若当时卖国,甘心屈服于敌,受到世人的唾骂,又怎能流芳百世?
古庙幽静沉寂,仪容端庄雅致,枯木与寒鸦映衬着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经过此地,细细思量。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忠贞不屈而闻名。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为国捐躯。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文天祥被俘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忠诚与孝道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尤其是张、许二公的品德和忠诚。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是文天祥对忠诚和士人气节的深刻思考与歌颂。诗中通过对“为子死孝,为臣死忠”的阐述,明确表达了忠孝的双重意义。文天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士人气节的呼唤。
在诗的后半部分,文天祥以“古庙幽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反思。通过“骂贼睢阳,爱君许远”,他将忠臣与卖国贼对立,展现出鲜明的价值观。诗中提到的“百炼之钢”隐喻了坚韧的品格,强调了坚守信仰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后人要铭记历史,坚守忠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忠诚与孝道,呼唤士人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与价值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个人情感
B. 忠孝与士人气节
C. 山水风光
D. 战争与和平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中的“贼”指的是谁?
A. 外敌
B. 叛国者
C. 自己
D. 敌国士兵
诗中提到的“百炼之钢”意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坚忍的品格
C. 士人的气节
D. 战斗的勇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