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5: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5:23:09
种药
韦应物 〔唐代〕
好读神农书,多识药草名。
持缣购山客,移莳罗众英。
不改幽涧色,宛如此地生。
汲井既蒙泽,插楥亦扶倾。
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
悦玩从兹始,日夕绕庭行。
州民自寡讼,养闲非政成。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神农本草经》的热爱,熟悉各种药草的名称。我常常拿着绢布去山中购买药材,移植并栽培各种草药。药草的颜色在幽静的山涧中没有改变,就像这里自然生长的一样。从井中汲水滋润,插上药草也能扶正倾斜的枝条。阴凉的地方收敛了花蕾,阳光下的枝条则在夏天的花朵中显得明亮。从此,我乐于观赏药草,日日在庭院中徘徊。这里的百姓因我而少了争讼,悠闲的生活并非政治的结果。
韦应物(737年-791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阮亭,晚号静庵。其诗风隽永,清新自然,尤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代表作有《滁州西涧》等。他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种药》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与变革的背景下,诗人向往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通过种药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际和谐的向往。
《种药》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药草知识的热爱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提到“好读神农书”,表明诗人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兴趣,接着描绘了自己亲身参与种药的情景。通过“持缣购山客,移莳罗众英”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实际的种药过程,也体现出对自然的珍视与保护。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而生动,诗人以“幽涧色”形容药草的自然状态,显示出他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敏感与理解。同时,通过“汲井既蒙泽,插楥亦扶倾”,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呵护与关怀,体现出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州民自寡讼,养闲非政成”总结了种药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状态,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种药生活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围绕种药活动展开,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
诗人提到的书籍是什么?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论》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州民自寡讼”意味着什么?
A. 人们争吵
B. 社会和谐
C. 政治腐败
答案:B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种药?
A. 随便采集
B. 买药材并移植
C. 观察别人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