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6: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6:34:31
作者:权德舆(唐代)
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
之子西南秀,名在贤能书。
薄禄且未及,故山念归欤。
迢迢三千里,返驾一羸车。
玉垒长路尽,锦江春物馀。
此行无愠色,知尔恋林庐。
蜀地原本就出人才,像相如那样的文人很多。
你这位才子在西南出众,名声在贤能的书中留存。
虽然待遇微薄,还未能得到更好的报酬,难免思念故乡吧。
那三千里的路途遥远,回程时只靠一辆瘦弱的马车。
玉垒山的长路终于走完,锦江边的春色依然留存。
这次出行并无愤懑之色,知道你是恋恋不舍于那林间的茅庐。
作者介绍:权德舆,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与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权德舆送别好友密秀才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蜀地人才的赞美与故乡美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仕途艰辛的同情。
权德舆的《送密秀才吏部驳放后归蜀,应崔大理序》是一首典雅的送别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中“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开篇便点明了蜀地人才辈出,给人以希望和自豪感,同时也为下面的送别铺垫了情感基调。接下来的“薄禄且未及,故山念归欤”则流露出对密秀才微薄俸禄的惋惜,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
“迢迢三千里,返驾一羸车”将归途的艰辛具体化,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与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此行无愠色,知尔恋林庐”则是诗人的深情寄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与祝福,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词测试:
“蜀国本多士”中的“士”指的是:
A. 农民
B. 文人
C. 武士
D. 商人
诗中提到的“薄禄”是指:
A. 丰厚的收入
B. 微薄的俸禄
C. 无法得到的财富
D. 高额的赏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