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1:54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董毅夫名叫钺,因为在梓漕得罪而被罢官,回到鄱阳,途经齐安时拜访我。我奇怪他为何如此悠闲自得,便问他。他说:“我再娶了柳氏,但三天后就去官了。我本来不觉得忧愁,但对柳氏的恩怨情长,无法忘怀于出入之间。”随后他欣然自得,和我共同分享忧喜,过着富贵的生活,这让我更加安宁。他让侍女唱他所作的《满江红》。我对此感叹不足,便依韵作诗。
忧与喜交织,经过风雨,一江春绿。巫峡的梦至今只剩空荡荡的回忆,四周乱山环抱。何必像伯鸾那样高洁,自得其乐,箪瓢之乐也足以让人感到快乐。渐渐地,光彩照耀着庭院,散发出兰玉的香气。在幽梦中,传递着心曲。在肠断之处,任凭他续写。文君的丈夫你可知道,笑你卑微受辱。你不见周南的歌在汉广,天意让夫子停于乔木之下。于是我们相携,左手抱琴书,云间共宿。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以其豪放的词风和深刻的诗意闻名于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董毅夫相识之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对友情与爱情的感悟。
这首《满江红·忧喜相寻》不仅是苏轼对董毅夫生活境遇的思考,也是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描写春日江景和内心的忧喜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开头的问答形式,透露出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关心,而随后的诗句则在描绘风雨过后的一江春色中,隐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通过“巫峡梦”和“乱山屏簇”一系列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诗中对伯鸾的提及,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同时也指向了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忧喜相寻的复杂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复杂性,表达了对友情、爱情的深刻认知,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哲理思考。
诗词测试:
苏轼的《满江红·忧喜相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快乐
C. 忧喜交织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伯鸾”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德
B. 低贱的生活
C. 友情的背叛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其相似,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其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