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0: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0:26:14
作者: 周贺 〔唐代〕
一生爱竹自未有,每到此房归不能。
高人留宿话禅后,寂寞雨堂空夜灯。
我这一生对竹子有着无比的喜爱,却从未有过真正的归属。每次来到这间房子,却总是无法停留。高人留宿在此,与我谈论禅理之后,夜晚的灯光下,雨滴打在空荡荡的堂屋里,显得格外寂寞。
在唐代,竹子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隐士的志向与品格。而“高人”在这里不仅指高僧,更包含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主要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贺对竹子的热爱与内心孤独的交织之中,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过僧竹院》以竹子为线索,贯穿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内心孤独的感受。开头一句“一生爱竹自未有”,直接表明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然而紧接着却是“归不能”,展现了他在情感上的无奈与孤独。这种对比引发了读者的深思,似乎在告诉我们,爱与得不到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高人留宿话禅后”,则引入了与高僧的交流,暗示诗人渴望通过禅理来寻求内心的安宁。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寂寞雨堂空夜灯”,则让人感受到一丝凄凉,雨声与夜灯的映衬,显得格外孤单。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竹子、高人、雨堂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富有哲理的生活场景,令人深思。诗词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在社会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探讨了爱的追求与内心孤独之间的张力,反映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永恒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谁?
“寂寞雨堂空夜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