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59
寄金陵僧
唐代:周贺
水石致身闲自得,
平云竹阁少炎蒸。
斋床几减供禽食,
禅径寒通照像灯。
觅句当秋山落叶,
临书近腊砚生冰。
行登总到诸山寺,
坐听蝉声满四棱。
我在水石之间悠闲自在,
在平淡的云和竹阁中少有炎热的蒸腾。
斋床上供奉的禽食已经减少,
禅道上冷冷清清,照着佛像的灯光。
寻求诗句时正值秋天,山上落叶纷飞,
而书写时已近腊月,砚台上凝结着冰霜。
我行走时总是到达各大山寺,
坐下来听那蝉鸣声在四面八方回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蝉声”,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清幽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思想的融汇,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写成,诗人身处金陵的某个寺庙中,借助自然的景色,表达出自己的闲适与对禅宗的理解。
《寄金陵僧》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而构建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通过“水石致身闲自得”一语,开篇便引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勾勒出一种恬淡的生活。随着诗句的展开,描绘了秋天的落叶和腊月的寒冷,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行登总到诸山寺”,暗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探索,似乎是在追求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而“坐听蝉声满四棱”则形成对比,蝉鸣在四方回荡,既有孤独感又有宁静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一种矛盾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禅宗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斋床”主要是指?
诗人在哪个季节中寻找诗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