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36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作者: 姜夔 〔宋代〕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在丙午年,我留在长沙,爬上祝融山,因而得知其神祠所奏的曲调是“黄帝盐苏合香”。又在乐工的旧书中找到了十八阕商调霓裳曲,然而这些都是空谱无词。根据沈氏的乐律,霓裳调是商调的曲子。乐天的诗中有散序六阕,这里特意提到了两阕,不知哪个是真实的?不过音节悠然雅致,与现在的曲调不同,我没有时间去详细写作。于是写下这一阕序词留给世人。我正身处羁旅之中,感受到古音的深情,不知其中的怨恨和抑郁。亭台水岸,眼望远方,江面的莲花已落却未能归去。身体多病而无力,纨扇渐渐变得稀疏,罗衣初次捡起。光阴如流逝的细沙,叹息着双燕在杏树梁上飞来飞去,如同客人一般。人到底在哪里呢?一帘淡淡的月光,仿佛在照耀我的容颜。幽静的环境中,墙壁上虫鸣声乱,仿佛庾信那清愁般的织造。沉思往年年轻时的游历,笛音中传来关山的回响,柳下的小巷中人迹罕至。红花凋零,毫无信息流传,漫流的暗水轻轻滑过碧绿的河面。飘零已久的我,如今又有何感想,醉卧在酒垆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词人,著名的文学家。其词风清雅,善于描写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常被称为“词宗”。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姜夔在长沙时,正值他羁旅之地,心中感慨万千,沉浸在古乐的氛围中,因而写下。作品的背景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诗歌以“亭皋正望极”开篇,表现出一种远眺的情境,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作者通过对江莲的落下与未归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逝去青春的感伤。接着,诗人以“多病却无气力”传达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显示出一种无奈与疲惫的情绪。
整首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例如“杏梁双燕如客”,以燕子的飞舞象征着往事的回忆与人生的变幻,使得情感更加生动。最后的“醉卧酒垆侧”则暗示了他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形成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羁旅生活中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对古乐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深沉而又悠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亭皋正望极”中“亭皋”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处景致
C. 一种食物
诗中提到的“黄帝盐苏合香”是否真实存在?
A. 存在
B. 不存在
“多病却无气力”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疲惫
C.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