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8:2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8:25:55
感旧诗,并叙
作者:苏轼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
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
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
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
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
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
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
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
全诗翻译:
床头的枕边,路声如潮,夜色未央,双阙的钟声依旧响亮。车轮的声响在枕边回荡,旅客的梦又怎能长久?新秋的梧桐叶落下,风雨打惊了洞房的宁静。独自走在残月的影子下,心中怅然,感受到初秋的凉意。回想起当年求仕的艰辛,流落在外的思乡之情,念起黄冈的那段时光。三十年的往事,如今依然未曾忘却。敲门叫阿同,安静的夜里已是太康的时光。青山映衬着我的白发,归来的计划也不过三个月的粮食。我想从你的阴影里走出,直接上潼江的章。想象着冰盘中的石蜜与柿霜,心中怜惜那位遇到明主的子弟,忧患已再经历一次。报国的机会何时才能实现,我的心已久疲惫不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奔放,尤以词作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感旧诗,并叙》写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内心怀念故土与往昔,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苏轼的《感旧诗,并叙》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夜晚、秋天、月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感伤的氛围,表现出对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如“床头枕驰道”和“新秋入梧叶”,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境地。诗人通过对“青山映华发”的描绘,表现了岁月对人的影响,感叹时光的流逝与自身的变迁。
此外,诗中蕴含对政治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忧虑。诗人在提到“报国何时毕”时,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不甘与无奈。全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文人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秋”主要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青山映华发”中的“华发”指的是什么?
A. 青春
B. 白发
C. 黄金
D. 头发
诗中提到的“报国何时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激动与兴奋
D. 疲惫与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