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33
出山行
作者:朱秉成 〔清代〕
入山如登天,霜蹄健卫鞭不前。
出山如登仙,轻身飞落层云巅。
山路盘陀六百里,铁蹄齧尽薄如纸。
一山忽断一山连,四山终日无人烟。
卓午渴掬涧流饮,薄暝倦登藜床眠。
饥黎呼号满山谷,女首飞蓬儿赤足。
苦曳奔轮不得停,空教行路伤心目。
噫吁嘻!男亦务镃基,女亦勤杼机。
八口皲手指,不足偿呼追。
天意何独仇蚩蚩,鲰儒尔本无民责,
道除见此犹恻恻。
恻恻全忘行路难,轻车行尽千山侧。
千山行尽路渐平,马蹄电掣飞尘轻。
向前行,车莫停。
长安已近闻春声,帝城遥傍云霞明。
这首诗描绘了出山的艰辛与归途的轻松。进入山中如同登天,马蹄在霜雪中无所前进;而出山则如同飞升仙境,轻盈地降落在云端之上。山路蜿蜒曲折,长达六百里,马蹄踩踏着薄如纸的道路。一座山突然断裂,另一座又连接,四周一片荒凉,整日无人烟。中午渴了就到溪水边饮水,傍晚疲倦则在藜床上休息。饥饿的百姓在山谷中呼号,赤脚的妇女披着飞扬的头发。艰辛劳作无法停止,只能眼睁睁看着行路的艰难。叹息啊!男人们也得耕作,女人们也得纺织,八口人手指都磨破了,仍然难以偿还追赶的债务。上天为何偏偏怨恨我们,渔夫本来就没有民众的责难。即便如此,看到这里却也恻恻然,恻恻之情全然忘却了行路的艰难。轻车行尽千山后,路渐渐平坦,马蹄如电,飞扬的尘土轻轻飘散。继续向前走,车子不要停。长安已近,耳边传来春天的声音,帝城远远在云霞之侧。
作者介绍:朱秉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见于史籍,但其诗作常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民生疾苦为主题,风格朴实无华,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农民生活艰辛之际,作者通过描绘出行的艰难与归途的轻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
《出山行》是一首描绘艰辛与希望的诗作,诗人用“入山如登天,出山如登仙”对比了进入和离开山的不同感受,前者是艰难困苦,后者则是轻松愉悦。通过对山路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反映了百姓在自然与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与无助。诗中通过“饥黎呼号满山谷”“女首飞蓬儿赤足”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民众的困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怀。
在后半部分,诗人借助对比手法,表现出从千山走向平坦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最后一句“长安已近闻春声,帝城遥傍云霞明”则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表现了在艰难行路之后,一切苦难终会过去,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即将到来。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入山如登天”的意思是:
A. 进入山中很轻松
B. 进入山中非常艰难
C. 进入山中能见到美景
D. 进入山中有很多人
诗中提到的“女首飞蓬儿赤足”描写的是:
A. 女子穿着华丽
B. 女子赤脚艰辛劳作
C. 女子在跳舞
D. 女子在游玩
“长安已近闻春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希望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