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2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20:56
前池浮荇藻,后槛倚芙蕖。
临水知鱼乐,无人可比鱼。
前面的池塘里漂浮着水草,后面的栏杆依偎着荷花。
靠近水边才能知道鱼儿的快乐,世间无人能比得上鱼儿的自在。
这首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鱼乐”可被理解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洪繻,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主要活跃于江南地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洪繻游览大墩公园时,受悠然自得的自然环境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大墩公园杂咏十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水边景象。前池的水草与后槛的荷花相得益彰,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状态。诗中“临水知鱼乐,无人可比鱼”一句,尤为动人,表达了诗人对鱼儿自在游弋的羡慕与向往。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的情景,映衬出诗人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的意境清新而悠远,仿佛让人置身于大墩公园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悠然。通过对水草、荷花和鱼儿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互交织,传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整体上,诗作既有细腻的观察力,又富有情感的深度,展现了洪繻作为清代诗人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前池”指的是什么?
“倚芙蕖”中的“芙蕖”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