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9:40
《一剪梅》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自拨香弦按紫檀。曲向谁弹。泪向谁弹。蜀茶花底小红栏。去为谁难。住为谁难。不施梅额坠双鬟。春也阑珊。人也阑珊。相思空觅驻颜丹。伊也摧残。侬也摧残。
我拨动香弦,轻轻按着紫檀木的琴弦,曲子弹给谁呢?眼泪又流给谁呢?在蜀茶花下的小红栏杆前,我为何而离去,又为何而停留?没有施展梅花的额饰,却让双鬟垂落。春天也显得萧条,人也显得孤寂。相思只能徒然地寻找驻颜的丹药,彼此都是在摧残中度过岁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贞观是清代的词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尤其是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一剪梅》创作于顾贞观生活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诗人对爱情与生命的感慨更加深刻。
《一剪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自拨香弦按紫檀”,通过琴声引出情感的表达,音乐在此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寄托。接着,诗人用“泪向谁弹”的提问,直接表达了对情感寄托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词在细腻的意象中,显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去为谁难,住为谁难”反复的提问,反映出诗人对爱情的困惑与无奈。随着“春也阑珊,人也阑珊”的描写,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愈加沉重。最后两句“相思空觅驻颜丹,伊也摧残,侬也摧残”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既有对对方的思念,又有对自身的惋惜,表达了在爱情中彼此的伤害与摧残。
整体上,诗中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顾贞观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与情感困境时的无奈与哀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蜀茶花”象征什么?
“去为谁难,住为谁难”中的“谁”指的是?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爱情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