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2:1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2:19:13
原文展示:
夜泊泗上阻风雨 张耒 〔宋代〕
雨昏古岸断人迹, 天黑孤城闭水关。 灯火樽前初拥膝, 风云淮上欲移山。 避人鱼鸟那足怪, 吹浪蛟龙不自闲。 便使乘桴亦何事, 沧波岁晚合知还。
白话文翻译:
夜晚停泊在泗水边,遭遇风雨, 雨幕笼罩着古老的岸边,人迹罕至, 天色已黑,孤独的城池关闭了水门。 在灯火和酒樽前,初次抱膝而坐, 风云变幻,淮河之上仿佛要移山倒海。 躲避人类的鱼鸟,那并不奇怪, 掀起波浪的蛟龙,也不得闲暇。 即便乘着木筏漂流,又有什么关系, 在波涛汹涌的岁月末尾,应当知道回归。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夜晚泊船泗水边,遭遇风雨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归途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张耒旅途中,夜晚泊船泗水边,遭遇风雨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夜的孤寂和自然的壮阔,以及诗人对归途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泊船泗水边,遭遇风雨为背景,描绘了雨夜的孤寂和自然的壮阔。首联“雨昏古岸断人迹,天黑孤城闭水关”,通过“雨昏”、“古岸”、“断人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颔联“灯火樽前初拥膝,风云淮上欲移山”,则通过“灯火”、“樽前”、“拥膝”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中的沉思和内心的波澜。颈联“避人鱼鸟那足怪,吹浪蛟龙不自闲”,以“避人鱼鸟”和“吹浪蛟龙”为喻,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尾联“便使乘桴亦何事,沧波岁晚合知还”,则透露出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泊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归途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雨昏古岸断人迹”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雨夜的孤寂 B. 热闹的市集 C. 晴朗的河岸 D. 繁忙的码头 答案:A
“灯火樽前初拥膝”中的“拥膝”是什么意思? A. 抱膝而坐 B. 拥抱膝盖 C. 踢腿 D. 站立 答案:A
诗中“风云淮上欲移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沧波岁晚合知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归途的期待 C. 对自然的恐惧 D. 对人生的绝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