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13
宿溪翁(时初除郎官赴朝)
白居易
众心爱金玉,众口贪酒肉。
何如此溪翁,饮瓢亦自足。
溪南刈薪草,溪北修墙屋。
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
于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
溪畔偶相逢,庵中遂同宿。
醉翁向朝市,问我何官禄。
虚言笑杀翁,郎官应列宿。
众人都喜爱金银珠宝,大家都渴望享受美酒佳肴。
为何这位溪边的老翁却如此淡泊,喝着瓢水也觉得满足呢?
溪南割柴草,溪北修建小屋,
一年种下一个顷的田地,春天驱赶着两只黄犊。
在这儿他过得非常安适,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欲望。
在溪边偶然相遇,便在庵中一起住宿。
醉翁向我询问朝市的官职和俸禄,
我随口一笑,逗得老翁哈哈大笑,郎官也不过是这里的住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著称,关注民生疾苦,提倡诗歌应为社会服务。
《宿溪翁》作于白居易任职期间,他在官场上观察到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与溪翁的淡泊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宿溪翁》是一首表现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众人贪恋金玉、酒肉的生活态度与溪翁的简朴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白居易在诗中表现了他对物质欲望的批判,同时也对溪翁那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方式表示赞赏。诗人将溪翁视作理想的隐士,强调了归隐生活的安适与愉悦。
整首诗结构清晰,前两联描绘了世俗的贪婪,后六联则转向溪翁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有对话的趣味,又引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官职与名利的淡然与不屑。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价值观,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溪翁的形象,白居易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启示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旨在表达一种对物质欲望的拒绝,以及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提倡人们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诗中“众心爱金玉”指的是:
溪翁的生活特点是:
诗中的“郎官”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