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3:4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3:47:33
知有岩前万树桃,
未逢摇落思空劳。
年年盛发无人见,
三十六溪春水高。
我知道岩前有成千上万棵桃树,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到它们的花落,心中却总是思念着这份空虚的劳苦。年年桃花盛开,但却没有人来看,唯有那三十六条溪水在春天依然高涨。
诗中提到“万树桃”,桃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美好,常用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热爱;同时提到的“摇落”也可以引申为人生无常,花开花落,具有哲学意味。
赵嘏(约公元 900 年-约 970 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以诗名闻于世。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这首诗写于赵嘏晚年,正值社会动乱时期,诗人对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桃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千秋岭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在岩前描绘了盛开的桃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思念。尽管桃花年年盛开,但却没有人来欣赏,这种无人问津的景象恰似诗人心灵的孤独。
诗中“知有岩前万树桃”的表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奈与空虚。诗人用“未逢摇落思空劳”表达了对桃花的期盼,却又感到心中缺少一种亲近的温暖。这种情感在“年年盛发无人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引发了对人世间冷漠的深思。
最后一句“春水高”则是对生命蓬勃的赞美,尽管桃花无人问津,但自然依旧在生长,生命的力量仍然存在。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情感深邃而细腻,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知有岩前万树桃:
未逢摇落思空劳:
年年盛发无人见:
三十六溪春水高:
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与无人的冷落,反映了人对美好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中也透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中提到的美丽的树是什么?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三十六溪春水高”中的“春水”象征什么?
对比赵嘏的《千秋岭下》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赵嘏则更表现个体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