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7: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7:56:11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
李白〔唐代〕
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
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
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历史的悲剧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诗中提到邯郸的战争,反映出历史的严酷;而“能回造化笔”则是对创造与命运的思考。毛遂和曾参分别代表了勇气与道德的象征,而“虚言误公子”则警示了言语的误导。最后,“纵为梦里相随去”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权力与人心的脆弱。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个性及诗作闻名,作品多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李白游历的时代,历史背景复杂,战乱频繁,使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尤为深刻,诗中反映出对英雄与命运的深刻感悟。
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李白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邯郸与长平,直接引入历史的悲剧,展现出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接着,诗人引入毛遂与曾参,反映出在历史洪流中,个人的选择与命运的微妙关系。毛遂的勇气与曾参的道德,构成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双重思考。
在“虚言误公子”一联中,李白透过对言语的探讨,揭示出权力与人心之间的脆弱与不确定。最后,诗人以“梦里相随去”收尾,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强调了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整首诗在历史与个人的碰撞中,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李白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悟,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历史的悲剧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邯郸与长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友谊
b. 战争
c. 商业
毛遂与曾参分别象征什么?
a. 勇气与道德
b. 财富与权力
c. 友谊与爱情
“虚言误公子”表达了什么?
a. 言语的真诚
b. 言语的误导
c. 言语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