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44:32
原文展示:
已师竹杖 文同 〔宋代〕
已师杖奇竹,坐亦不去手。 循摩莹且腻,瘦骨何蚴蟉。 丛枝抱奇节,两两相对走。 寻常出孤梢,上下分左右。 如何此独异,在产固非偶。 师初得之谁,此实世未有。 不为师所用,亦共众植朽。 愿师勿弃置,珍之比灵寿。
白话文翻译:
已师手中拿着一根奇特的竹杖,坐下时也不离手。 他轻轻摩挲,竹杖光滑而细腻,瘦削的竹骨弯曲有致。 竹枝紧密地环绕着奇特的节,两两相对,仿佛在行走。 通常竹梢是单独伸出,上下左右分布。 但这根竹杖为何如此独特,在产地也极为罕见。 已师最初是从谁那里得到它的,这确实是世上未曾有过的。 如果不被已师使用,它也会和其他植物一样腐朽。 希望已师不要抛弃它,珍视它如同珍贵的灵寿杖。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此诗表达了文同对一根奇特竹杖的珍视和不舍,反映了文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物品的情感寄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同晚年,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诗中提到的竹杖可能是文同日常使用的物品,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这首诗,文同表达了对这根竹杖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根奇特竹杖的描写,展现了文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诗中,“已师杖奇竹,坐亦不去手”直接表达了文同对这根竹杖的珍视和不离不弃的态度。“循摩莹且腻,瘦骨何蚴蟉”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杖的质感和形态美。“丛枝抱奇节,两两相对走”和“寻常出孤梢,上下分左右”进一步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突出了这根竹杖的独特之处。最后,“愿师勿弃置,珍之比灵寿”表达了对这根竹杖的珍视和希望,将其比作传说中的灵寿杖,赋予了它神奇和长寿的象征意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一根竹杖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物品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一根奇特竹杖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物品的深厚情感。诗中,文同通过对竹杖的细腻描写和拟人手法,展现了竹杖的独特之处,并通过对比和比喻,赋予了竹杖神奇和长寿的象征意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一根竹杖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物品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文同在诗中提到的竹杖有何特点? A. 普通竹杖 B. 奇特竹杖 C. 普通竹杖 答案:B
诗中的“灵寿”象征着什么? A. 神奇和长寿 B. 普通和短命 C. 神奇和短命 答案:A
文同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竹杖的厌恶 B. 对竹杖的珍视 C. 对竹杖的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