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郡斋水阁闲书·相如》

时间: 2025-07-12 13:14:01

诗句

相如何必称病,靖节奚须去官。

就下其谁不许,如愚是处皆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3:14:01

原文展示:

相如何必称病,靖节奚须去官。 就下其谁不许,如愚是处皆安。

白话文翻译:

相如何必总是称病,靖节为何非要辞官。 顺从谦下谁能不许,像愚者那样处处皆安。

注释:

  •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曾因病辞官。
  • 靖节: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靖节先生”著称,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
  • 就下:谦卑顺从。
  • 如愚:像愚者一样,指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选自《郡斋水阁闲书》,是文同在闲暇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生活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文同在郡斋水阁闲居时,思考古代文人的生活选择,通过对比司马相如和陶渊明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谦逊和淡泊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相如和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诗中“相如何必称病,靖节奚须去官”一句,既是对两位文人的评价,也是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反思。后两句“就下其谁不许,如愚是处皆安”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谦逊和淡泊生活的向往,认为像愚者那样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心安理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文同对古代文人生活哲学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相如何必称病”:司马相如因病辞官,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未必必要,暗示了对传统文人逃避现实的不满。
  • 第二句“靖节奚须去官”: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作者认为这种做法也未必必要,表达了对传统文人逃避现实的不满。
  • 第三句“就下其谁不许”:谦卑顺从的态度,谁能不接受呢?表达了作者对谦逊态度的推崇。
  • 第四句“如愚是处皆安”:像愚者那样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心安理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相如何必称病,靖节奚须去官”和“就下其谁不许,如愚是处皆安”均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比喻:“如愚是处皆安”中使用了比喻,将谦逊和淡泊的态度比作愚者的态度,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态度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谦逊和淡泊生活的向往,认为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心安理得。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诗中的“相如”、“靖节”、“就下”、“如愚”等词汇,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相如”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相如 B. 陶渊明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靖节”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相如 B. 陶渊明 C. 李白 D. 杜甫

  3. 诗中“如愚是处皆安”表达了什么态度? A. 逃避现实 B. 谦逊和淡泊 C. 追求名利 D. 愤世嫉俗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辞官归隐的生活态度。
  •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展现了文学家的才华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文同的《郡斋水阁闲书·相如》:两者都表达了辞官归隐的生活态度,但文同的诗更多地是对传统文人生活态度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生活态度和文学成就。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其二 初夏,再叠前韵 金缕曲 题《花帘词》寄吴蘋香女士,用本集中韵 金缕曲 初夏兼山表母舅归湖田 金缕曲 其三 金缕曲 其十五 金缕曲 再用前韵赠君佩 金缕曲 题汪玉卿 金缕曲 金缕曲 熙春台 十叠前韵 金缕曲 杨妃 七叠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缭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锋镝余生 幾字旁的字 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抛撇 凵字底的字 六合之内 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中天婺焕 门帘 支字旁的字 萎靡不振 包含得的成语 晓信 引绳切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