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

时间: 2025-05-04 04:59:42

诗句

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

河朔功就人与能,湖南碑成江动色。

文章得意易为好,书杂矛剑天假力。

四百年来如创见,雷公雨师知此石。

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欲搜奇句谢两公,风作浪涌空心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59:42

原文展示

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
河朔功就人与能,湖南碑成江动色。
文章得意易为好,书杂矛剑天假力。
四百年来如创见,雷公雨师知此石。
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欲搜奇句谢两公,风作浪涌空心恻。

白话文翻译

潇湘的水流清澈而碧绿,岸上高耸着千尺的石壁。
河朔的成就依赖于人和自然的能力,湖南的碑刻随着江水而生动。
写作得意时容易产生好的作品,书中藏有矛和剑的力量。
四百年来此地如同初见,雷公和雨师都知晓这块石头的神秘。
小儒忧国的泪水流淌了五年,今日他拄着拐杖在溪边徘徊。
我想追寻奇妙的句子,感谢两位公子,但风起浪涌,心中空惆怅。

注释

  • 潇湘:指湘江流域,水流清澈,景色优美。
  • 千寻壁:形容高耸的石壁,千寻为极高的意思。
  • 河朔:指河流的上游,通常与水的力量相关。
  • 小儒:指年轻的读书人或士大夫,忧国忧民。
  • 杖藜:拄着拐杖,象征年老或身体不便。
  • 谢两公:可能指代两位前辈文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公甫,号石田,宋代诗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笔触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与义游览浯溪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诗中结合了对历史的追溯与对当下的感慨,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忧国情怀。

诗歌鉴赏

《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充满了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开头的"潇湘之流碧复碧"就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澈幽静的基调,随后通过对高耸的石壁和动人的碑刻的描写,引出诗人对人文景观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在诗的中段,陈与义提到“文章得意易为好”,显示了他对创作的敏感与渴望,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他以“书杂矛剑天假力”来比喻文学创作的力量,表达了写作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欲搜奇句谢两公”的表述,传达了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身创作的期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文人的责任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潇湘之流碧复碧:描绘湘江的清澈,色彩鲜明。
  2. 上有铁立千寻壁:高耸的石壁映衬着江水,形成壮丽的景观。
  3. 河朔功就人与能: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4. 湖南碑成江动色:碑刻与江水的互动,象征文化的流动。
  5. 文章得意易为好:写作得意时,创作容易。
  6. 书杂矛剑天假力:书法中藏有力量,表现出写作的艰辛。
  7. 四百年来如创见:历史的积淀与诗人的新的视角。
  8. 雷公雨师知此石:提到神灵,增添了神秘色彩。
  9. 小儒五载忧国泪:小儒表现出忧国情怀。
  10. 杖藜今日溪水侧:象征隐士的生活。
  11. 欲搜奇句谢两公:向前辈致敬,渴望创作。
  12. 风作浪涌空心恻:表达心中惆怅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书杂矛剑”将书法比作武器,增强了文学创作的力量感。
  • 对仗:如“潇湘之流碧复碧,上有铁立千寻壁”,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如“雷公雨师知此石”,赋予自然神灵以人的情感,使诗意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前辈的敬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与对社会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象征自然之美,诗中主要的景象。
  • 千寻壁:高耸的壁面,象征坚韧与壮丽。
  • 河朔:指代与自然力量相关的地方。
  • 小儒:象征年轻的知识分子,表达忧国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潇湘之流碧复碧”中“碧”指什么?

    • A. 绿色
    • B. 清澈
    • C. 深蓝
    • D. 浑浊
  2. 诗中提到“杖藜”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贫穷
    • C. 老年或身体不便
    • D. 忧愁
  3. 诗中“文章得意易为好”的意思是?

    • A. 写作容易
    • B. 有灵感时写作容易
    • C. 文章好看
    • D. 文章难以成就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同样探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抒发情感。

诗词对比

  • 陈与义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自然,杜甫更强调社会责任,而陈与义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陈与义诗文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这首诗的深意和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苦雨 迸月 江上二首 其一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清风阁 杂咏八首007 秋日在梧桐 江宁夹口三首 长垣北 和子瞻同王胜之游蒋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水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批隙导窾 计参 抛妻弃孩 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角黍 顿足失色 欠字旁的字 包含旅的词语有哪些 金粟如来 权蝎 尢字旁的字 瞬息千里 頁字旁的字 火龙黼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