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35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我驾着马车走在长垣的北边,寒冷的天气让貂皮衣服都无法抵挡。
寒霜的风急速地吹来,烟雾和明月下的旌旗显得暗淡无光。
骑着火流星似的马,撞上墙边的桑树和戟形的枝条。
柴荆遮住了我的春梦,谁又能见到我行走的身影呢?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尝试进行新法改革,强调经济和文化建设。王安石的诗词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见长,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高潮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经历下,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长垣北》以其冷峻的自然景象和孤独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在政治、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以“揽辔长垣北”引入,给人一种驾车行进的动态感,迅速将我们带入北方寒冷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貂寒不自持”的描写,传达出寒冷的刺骨和对温暖的渴望,展现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描绘了严寒的风与朦胧的月夜,形成一种孤寂而压抑的氛围。这种氛围与“骑火流星点”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急切而又无奈的情感。在这里,诗人借用流星的速度,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两句“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更是给人以深思。柴荆象征着生活的琐碎和艰难,而“春梦”则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结尾的反问“谁见我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垣”指的是:
A. 高墙
B. 河流
C. 山脉
“骑火流星点”中的“火流星”是用来形容:
A. 速度
B. 美丽
C. 冷酷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爱国情怀
B. 孤独与追求
C. 自然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中都包含了对孤独和理想的探索,但王安石更倾向于通过环境描绘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常常借助直接的情感表达与豪放的气概。王安石的《长垣北》通过冷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而李白的诗作则多以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为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