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示德逢》

时间: 2025-04-26 14:20:48

诗句

先生贫敝古人风,𥾝想柴桑在眼中。

怜悯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

深藏组丽三千牍,静占宽闲五百弓。

处世但令心自可,相知何藉一刘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48

原文展示:

示德逢
王安石

先生贫敝古人风,
想柴桑在眼中。
怜悯鸡豚非孟子,
勤劳禾黍信周公。
深藏组丽三千牍,
静占宽闲五百弓。
处世但令心自可,
相知何藉一刘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贫困与古人风范的向往。诗中的“先生”指的是古代的仁人志士,生活清贫却保持高尚的品德。诗人想象着在柴桑的景色中,感受到那种宁静。对鸡和猪的怜悯并不是像孟子那样的道德教化,而是强调勤劳的精神,像周公一样重视农业的耕作。诗人内心深处藏有三千篇古籍的智慧,心境却像五百张弓一样宽广闲适。生活在世间,要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朋友相知相交并不需要依赖于名声显赫的刘龚。

注释:

  • 贫敝:贫困、简陋。
  • 柴桑:地名,指古代诗人陶渊明所居之地,象征田园生活。
  • 鸡豚:指家禽和家畜,代表普通的农家生活。
  • 孟子:指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强调仁义与道德。
  • 禾黍:指谷物,象征农业生产。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贤臣,以勤劳治国闻名。
  • 三千牍:比喻古籍、书籍,代表知识的积累。
  • 五百弓:形容心境宽广,悠闲自在。
  • 刘龚:指刘备与龚遂,历史人物,象征交友的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和,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力求富国强兵,是“熙宁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其诗歌常以清新质朴、寓意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示德逢》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个时期,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王安石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波折,诗中流露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示德逢》展现了王安石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描绘,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诗中提到的“先生”不仅指代古人,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仰慕和自身理想的追求。

诗中“怜悯鸡豚非孟子”一句,打破了传统道德教化的束缚,强调了对生存状态的理解与关怀。王安石并非单纯崇尚儒家道德,而是更注重实际的生存状态与人性的关怀。

“深藏组丽三千牍,静占宽闲五百弓”,则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书籍的积累与宽闲心境的追求,表达了对内在修养的重视。

结尾处的“处世但令心自可”,更是道出王安石的人生态度:在世事纷繁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才是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与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相通,反映了王安石的深邃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贫敝古人风:描绘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清贫生活,表达了对古人风范的敬仰。
  2. 想柴桑在眼中:诗人向往柴桑的田园风光,象征着宁静与自然。
  3. 怜悯鸡豚非孟子:表示对普通生灵的怜悯,不同于孟子的道德理想,强调实际关怀。
  4. 勤劳禾黍信周公:勤恳务农,像周公一样重视生产,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
  5. 深藏组丽三千牍:比喻藏书丰富,象征知识的积累与内涵。
  6. 静占宽闲五百弓:心境宽广,追求内心的安宁与闲适。
  7. 处世但令心自可:在纷繁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我。
  8. 相知何藉一刘龚:强调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地位与名声,而在于心灵的契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比作“三千牍”,强调知识的丰富。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增强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知识、劳动、内心宁静的重视,以及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敬仰,展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柴桑:象征宁静的田园生活。
  2. 鸡豚:代表普通人家的生活状态,体现对生存的关注。
  3. 禾黍:象征着勤劳与农业生产。
  4. 三千牍:代表知识的丰盈与智慧的积累。
  5. 五百弓:象征内心的安宁与宽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谁? A. 孟子
    B. 古代仁人志士
    C. 周公

  2. “怜悯鸡豚非孟子”这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动物的怜悯
    B. 道德理想的追求
    C. 对生存状态的理解

  3. 诗中“深藏组丽三千牍”是指什么? A. 书籍的丰富
    B. 农田的丰收
    C. 朋友的相知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陶渊明的诗作均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更加强调内心的安宁与知识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自我归隐的理想。两者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上具有相似性,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赠刘员外 南中荣橘柚 读书 乐府杂曲 其十一 高昌 乐府杂曲 其十 吐谷浑 乐府杂曲 其六 苞蘖 方城 其八 方城 其七 奉平淮夷雅表 其九 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 答问附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嫉恶好善 高文典策 牛字旁的字 拱手让人 一生一代 戴气 包含丑的词语有哪些 询根问底 东南内 竖心旁的字 饮噉醉饱 子字旁的字 镇南关大捷 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越燕 包含扒的成语 亅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