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20
苦雨
王安石
灵场奔走尚无功,
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
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
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
古人忧国愿年丰。
在田间奔走却毫无收获,
交通阻断,马车无法通行。
狂风助长乌云,更加阴沉,
河水争相上涨,气势更为雄壮。
平日的水沟如今多已荒废,
农家仓库早已空空如也。
肉食之人自叹无以回报,
古人忧国,希望年年丰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者。他倡导变法,主张富国强兵,提倡实用主义,文学上以诗、文、词、赋著称,风格清新、质朴。
《苦雨》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农民困苦的现实。由于天气恶劣,雨水过多,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短缺,农民生活艰难,诗中表现出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
《苦雨》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深切的社会关怀和对农民生计的关注。诗中描绘了一个雨水滂沱的景象,田间的劳动者辛苦奔波,却因恶劣的天气而毫无收获,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也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中“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阴沉的氛围,仿佛在呼应着人们的焦虑与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平时沟洫今多废”,指出在特殊时期,平日的水利设施也因失修而无法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困境。而“肉食自嗟何所报”则体现了王安石对富人及权贵的批判,他们虽然身处优越,却无力回报社会与国家。最后一句“古人忧国愿年丰”更是将诗中的焦虑升华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强调了历史的延续性与责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精巧,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艰难生存的困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呼唤,强调了历史传承中的忧国情怀。
答案: 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