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诸葛武侯》

时间: 2025-07-27 04:43:03

诗句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4:43:03

诗词名称: 诸葛武侯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恸哭杨顒为一言,
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
不是虚心岂得贤。

白话文翻译:

我为杨顒的夭折而悲痛不已,他说过的一句话如今无人传承。如今的风气萧条,蜀汉、吴国、魏国这些庸碌之地,难道不是因为缺乏真正的贤才?

注释:

  • 恸哭:痛哭,表示极度悲伤。
  • 杨顒:历史上著名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朋友,以才智和品德著称。
  • 余风:指我所感受到的风气。
  • 区区庸蜀:指小小的、平庸的蜀汉。
  • 虚心:谦虚、真诚的心态。
  • :有才德的人。

典故解析:

  • 杨顒: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人,因其才华被人所称道。
  • 蜀支吴魏: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吴国和魏国,暗示这三个国家的人才匮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变法闻名,诗歌风格豪放,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时局动荡,人才匮乏,诗人感慨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诸葛武侯》通过对历史人物杨顒的悼念,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的渴求。诗中“恸哭杨顒为一言”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贤才逝去的痛心,杨顒的智慧与见解在历史上早已被铭记,但在当下,似乎已无人传承其思想。接下来的“余风今日更谁传”则进一步强调了当今社会在风气和人才方面的萧条,令人倍感失落。

“区区庸蜀支吴魏”一联,诗人对蜀汉、吴国和魏国的评价显得格外严厉,暗示着国君与重臣缺乏政治智慧与德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而最后一句“不是虚心岂得贤”则是王安石对当时士人的一种呼唤,表达了真正的贤才需要谦虚的心态与真诚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醒,显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恸哭杨顒为一言:因杨顒的死而痛哭,是为其智慧与言辞感到惋惜。
    2. 余风今日更谁传:如今的风气比起昔日更为低迷,谁来传承杨顒的智慧?
    3. 区区庸蜀支吴魏:蜀汉等地的庸碌之人充斥,人才难得。
    4. 不是虚心岂得贤:缺乏虚心求教的态度,怎能得到真正的贤才?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风”象征社会风气,生动传达出社会人心的变化。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杨顒的追思,表达了对人才能否继承的疑虑,反映了政治环境的失落与对士人德行的期待,体现出王安石重才爱才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杨顒:象征着古代贤能之士。
  • :象征着社会风气。
  • 蜀、吴、魏:代表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诗中为哪位历史人物恸哭?

    • A. 诸葛亮
    • B. 杨顒
    • C. 曹操
    • D. 刘备
  2. 诗中提到的“余风”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风
    • B. 社会风气
    • C. 战争的气息
    • D. 政治风向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贤才的渴望与忧虑
    •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师表》——诸葛亮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对比:王安石关注社会与政治,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疏影六首 其一 疏影 秋堞 疏影 鬓梅 疏影 疏影三首 其三 疏影三首 其二 疏影三首 其一 疏影 小玲珑山馆赋絮影 疏影 菊影和祓江 疏影 湖上见柳影因赋此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身 芸香 韦字旁的字 山阴道 包含妄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黄梅雨 折文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不啻云泥 止字旁的字 杀身之祸 包含队的词语有哪些 委曲从俗 痛饮黄龙 民以食为本 掌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