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51
疏影三首 其三
作者: 端木埰 〔清代〕
清晖沁骨,对一窗颢彩,凡想俱祓。
天上人间,一样无尘,知心但有明月。
虚窗不碍空明色,遍枕簟澄于冰雪。
卷翠帷,尽息银灯,看到漏声都歇。
还怕荒鸡唱晓,渐催碧漠转,金镜西没。
万籁无声,万念皆空,相思那更天末。
当前一片娟娟影,摄梦想,都贵瑶阙。
更洒然,凉透孤衾。又近素秋时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一窗明亮的光辉下感受到的宁静与清澈,心中所有的纷扰都随之消散。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都是一片无尘的境地,心灵相知的只有那轮明月。虚窗不妨碍窗外的清晰光色,床上凉爽的被单如冰雪般透彻。卷起翠色的帷帐,熄灭了银色的灯光,听到的滴水声也都停止了。还怕那荒鸡啼叫打破清晨的宁静,渐渐地催促着天边的曙光,金色的太阳已经西沉。四周寂静无声,心中万念俱空,这样的相思在天边又有何作用?眼前的影子清晰如织,捕捉着梦想,都是珍贵的仙境。更感到清凉,透过孤独的被褥,又接近了素雅的秋季。
作者介绍:端木埰,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作品中常常呈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疏影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月光照耀下,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心中所有的纷扰都随之消散。整首诗以“清晖”和“明月”为中心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窗外的明亮与室内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外界的纷扰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荒鸡唱晓”和“金镜西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整体而言,诗歌不仅富有音乐感,且意境深远,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共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在面对生活的纷扰时,选择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思自身的情感与存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晖”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心灵的明亮
C. 外界的纷扰
D. 时间的流逝
“金镜西没”描述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深夜
诗中用什么意象表达孤独感?
A. 明月
B. 荒鸡
C. 孤衾
D. 虚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