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9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
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务的关心和对民生的忧虑。诗中提到,长久以来的恩泽已深厚,百姓的福祉也得到了普遍的保障,但作者依然担心贪官污吏的存在会对百姓造成伤害。外朝已经把奢华的美食赏赐给了官员,然而,作为君主的应当帮助的责任,似乎被遗忘了,不能再对不仁的行为置之不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政治生活中反映民生问题的诗作之一。诗作诞生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的背景下,苏轼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时局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恩泽与贪婪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提到“长养恩深”,强调了国家对百姓的恩惠,似乎在描绘一个理想的政治景象。然而,紧接着又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贪吏尚残民”,表达了诗人对贪官污吏的强烈不满和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此外,诗中提到的“外廷已拜枭羹赐”,生动地描绘了官员们奢侈腐化的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控诉。最后一句“应助吾君去不仁”则点明了诗人对君王的期望,希望他能关心民生,抵制不仁不义的行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凝练,既有政治的洞察力,又有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突出表现了苏轼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心,以及对君主的期望。诗人希望君主能够明察秋毫,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抵制贪官污吏的行为,从而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
诗中提到的“贪吏”指的是哪些人?
A. 诚实守信的官员
B. 利用权力剥削百姓的官员
C. 关心民生的君主
诗人对君主的期望是什么?
A. 继续奢侈生活
B. 关心百姓,抵制不仁行为
C. 增加税收
诗中“外廷已拜枭羹赐”意指什么?
A. 官员们的节俭
B. 官员们的奢侈生活
C. 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