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7:46
溪堂留题
作者: 苏轼 〔宋代〕
三径萦回草树蒙,
忽惊初日上千峰。
平湖种稻如西蜀,
高阁连云似渚宫。
残雪照山光耿耿,
轻冰笼水暗溶溶。
溪边野鹤冲人起,
飞入南山第几重。
三条小径曲折回环,草木笼罩一片幽蒙。忽然,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峰,令人惊喜。平静的湖面上种稻,就像西蜀的稻田;高阁与云彩相连,宛如水边的宫殿。残雪映照着山峦,光辉灿烂;轻薄的冰层覆盖着水面,显得暗淡而温柔。溪边的野鹤在我面前起飞,飞向南山的几重山峦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词、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苏轼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
《溪堂留题》创作于苏轼在外地游览时,表现了他在自然景观中获得的灵感与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山水的秀丽与宁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溪堂留题》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作,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自然情感与人文关怀。全诗以“三径萦回草树蒙”开篇,瞬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幽静、宁谧的自然环境,诗中的小径、草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用“忽惊初日上千峰”描绘出晨曦初现时的壮观景象,既有视觉上的冲击,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激动。
在诗的中段,“平湖种稻如西蜀,高阁连云似渚宫”不仅描绘了湖边的稻田和高阁的壮丽,还隐含了诗人对故乡与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的两句则通过描写残雪与野鹤,赋予了景物以生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又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苏轼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初升的太阳?
A. 三径萦回草树蒙
B. 忽惊初日上千峰
C. 残雪照山光耿耿
D. 飞入南山第几重
填空题:诗中“__连云似渚宫”形容高阁的壮丽。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平湖种稻如西蜀”体现了对农田的描绘。(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