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6:52
斯人所甚厌,投畀每不受。
欲其少须臾,夺去惟恐后。
云谁尸此职,无乃亦假守。
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胡不安其分,但听物所诱。
时来各飞动,意合无妍丑。
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
平生无一旅,既死咤万口。
自闻与可亡,胸臆生堆阜。
悬知临绝意,要我一执手。
相望五百里,安得自其牖。
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伶俜嵇绍孤,老病孟光偶。
世人贱目见,争笑千金帚。
君诗与楚词,识者当有取。
但知爱墨竹,此叹吾已久。
故人多厚禄,能复哀君否。
不见林与苏,饥寒自奔走。
这位朋友所厌恶的事物,投给他时总是不被接受。
想要他稍微忍耐片刻,反而害怕会被剥夺。
谁来死守这个职位,难道也是在虚假地守护?
才华有大有小,彼此并无差别。
何必不安于自己的分寸,只听从外界的诱惑?
时机来临时,各自飞动,心意相合没有丑陋与美丽之分。
让鸡栖息在车上,长久承载朱伯的厚重。
我这一生没有一位旅伴,死后只能听到万千口舌的嘲讽。
听说与可已经去世,心中涌起无尽的忧伤。
悬想临近绝境的心意,唯愿与你一握之手。
相望五百里,如何能自我隔绝?
遗留下来的文字托付给来者,后事则依赖于朋友。
孤独的伶俜像嵇绍,年老多病如孟光。
世人以贱目相待,争相嘲笑千金的扫帚。
你所作的诗和楚辞,懂得的人自然会有所取舍。
但我只知爱墨竹,这一叹息我已久矣。
故人多有厚禄,能否再为你哀悼?
不见林与苏,饥寒中我自奔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追和其韵》是在苏轼的晚期创作时期,因其好友与可的去世而作,表达了对故人的追忆与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朋友的深切怀念。
苏轼的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人生无常、对友人逝去的深切感伤的表达。诗中通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探讨了如何面对生命的短暂与友情的珍贵。开篇即以“斯人所甚厌”引入,显示出苏轼对友人遭遇的不平之感,接着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与自我价值,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特别是“怀知临绝意,要我一执手”的句子,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与可的深切怀念,想要在绝境中继续维系的情感联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哲理的思考,也有个人情感的倾诉,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与睿智。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对名利与责任的深思,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与对人性的关怀。
诗中提到“斯人所甚厌”是指:
“胸臆生堆阜”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鸡栖车”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