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49:48
疏影 秋堞
作者: 蒋春霖 〔清代〕
丹楼雾结。倚半山似画,围住黄叶。千里旌旗,远带斜晖,隐隐斗勺高揭。蟠空怪石吞江险,更壁立千寻精铁。怎放他秋燕飞来,唤起暮笳呜咽。还记春零覆苑,丽谯望缥缈,登眺时节。动地征鼙,捲入惊风,乱落霜枫如血。荒城雨暗重阳近,怕遗恨啼乌羞说。但夜深东去寒潮,冷伴女墙萝月。
在烟雾缭绕的丹楼上,依靠在半山腰的地方,宛如一幅画,四周被黄叶包围。千里的旌旗在远处的斜阳中飘动,隐约可见高悬的斗勺。奇特的山石吞噬着江水的险峻,更是高耸入云,像精铁般坚固。怎能让秋燕飞来,唤醒那悲凉的笳声?还记得春天的花园,丽丽的楼阁在朦胧的云雾中,登高远眺的时节。大地上的征鼓声响起,卷入惊风中,霜落的枫叶如血般鲜红。荒凉的城池在细雨中暗淡,重阳佳节将至,怕留下遗恨,却无从诉说。只有夜深人静时,寒潮从东而来,冷冷地伴随着女墙上的萝月。
作者介绍
蒋春霖,清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疏影 秋堞》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汇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疏影 秋堞》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哲思。开篇以“丹楼雾结”引入,画面朦胧而富有层次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黄叶、旌旗、斗勺等意象,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秋天的景象,更寄托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中“怎放他秋燕飞来,唤起暮笳呜咽”,展现了对秋天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荒城的描写与重阳的节日形成对比。诗人通过细雨、寒潮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不断引发对时间流逝和人生际遇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丹楼”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唤起暮笳呜咽”中的“暮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鸟
C. 一种节日
D. 一种花
诗中提到的“荒城”暗示了什么?
A. 繁华
B. 破败
C. 宁静
D. 祥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时,情感的渗透程度和风格上的差异。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疏影 秋堞》的全面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