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7:57
浪淘沙(题许由掷瓢手卷)
作者:张炎 〔宋代〕
拂袖入山阿。深隐松萝。掬流洗耳厌尘多。
石上一般清意味,不羡渔蓑。日月静中过。
俗消磨。风瓢分付与清波。
却笑唐求因底事,无奈诗何。
全诗翻译:
我轻轻拂袖走入山中,深藏在松树和藤萝之间。
我捧起山泉水来洗耳,厌倦了世俗的喧嚣。
石头上流淌着清澈的水,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羡慕的渔夫的蓑衣。
日月静静地流逝在这山间。
世俗的烦恼慢慢消磨。
风将我的瓢轻轻传递给清澈的水波。
我却在笑问:唐朝的求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无奈这诗歌又能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孟明,号云庵,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他的作品风格典雅,情感细腻,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反映出内心对世俗的厌倦与思考。
《浪淘沙》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张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拂袖入山阿”便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由,诗人轻盈地步入山中,象征着对尘世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归依。接着,通过“掬流洗耳”这一动作,进一步强调了他对清净的追求,水的清澈象征着心灵的澄明。
在诗中,张炎并不羡慕渔夫的生活,反而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说明他对名利的淡薄。在“日月静中过”这句中,时间的流逝似乎与世俗无关,诗人享受着这种宁静的美好。最后的“却笑唐求因底事,无奈诗何”,则引发了对过往文化的思考和对现世的无奈,显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反思。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清新,情感上则蕴藏了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张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清净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文化上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掬流洗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厌倦?
A. 自然
B. 世俗喧嚣
C. 朋友
D. 名利
诗中提到的“渔蓑”象征什么?
A. 安逸生活
B. 贫困
C. 忧愁
D. 追求
张炎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追求名利
B. 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浪淘沙(题许由掷瓢手卷)》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