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4:56
涧底松
作者: 陶安 〔明代〕
两崖峭立夹幽涧,
涧底长松生直干。
崖高涧低无路通,
铁骨霜鳞有谁看。
托根若在徂徕野,
千尺良材逢匠者。
拔为梁栋登庙堂,
岂容偃蹇山林下。
涧底松,安可贱,
地位虽卑独无怨。
不愿用于汉家未央宫,
不愿用于唐室含元殿。
久无帝舜作岩廊,
甘分沉沦羞贾衒。
自从长养数百年,
绝彼斤斧全吾天。
未央含元虽壮丽,
回首瓦砾凄寒烟。
君不见牺尊青黄木之灾,
至宝不琢真奇哉。
这首诗描绘了两座高崖夹着一条幽静的山涧,涧底生长着一棵笔直的松树。崖高涧低,四周无路可通,松树的坚韧与冷酷无人欣赏。若松树的根在广阔的野地,便是千尺的优质木材也会被匠人重视。被拔为梁栋进入庙堂,怎能甘心屈身于山林之下呢?涧底的松树,怎能被轻视?虽然地位卑微却毫无怨言。我不愿意被用于汉朝未央宫,也不愿意被用于唐朝含元殿。自从没有帝舜修建岩廊以来,我甘愿沉沦,不愿以贾人的身份炫耀。从长年养成的这棵树,绝不让斧斤砍伐,保持我自己的天性。未央宫和含元殿虽华丽,却回首只见瓦砾与凄凉的烟雾。你难道没有看到牺尊青黄木的灾难吗?珍贵的宝物若没有被雕琢,实在是奇特啊。
作者介绍
陶安,明代诗人,以工整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陶安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松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权势与地位的淡泊和不屑。
《涧底松》通过描绘生长在幽深山涧中的松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松树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尽管环境艰苦、地位卑微,但它依然挺立,毫无怨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松树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价值观:不愿为权贵所用,不愿屈身于世俗的名利之中。
在诗的结构上,前五联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环境,后五联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对比出松树的坚韧和自我价值。通过对松树的深情描写,陶安表达了对清高自守的向往与坚守,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松树的生长环境是什么?
A. 山顶
B. 幽涧
C. 平地
D. 河边
填空题
诗人不愿被用于汉家未央宫,也不愿用于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松树的根若在广阔的野地,就会被重视。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