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凉州令 雁》

时间: 2025-04-26 22:12:48

诗句

秋水芦花净。

一片平沙如镜。

当时不早北还家,来不能归,栖亦惊难定。

怜他转眼南风劲。

羽短声凄紧。

稻粱无几,休再呼群,恰拟金丸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2:48

凉州令 雁

作者: 高旭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水芦花净。
一片平沙如镜。
当时不早北还家,
来不能归,栖亦惊难定。
怜他转眼南风劲。
羽短声凄紧。
稻粱无几,
休再呼群,
恰拟金丸赠。


白话文翻译:

在秋水的映衬下,芦花显得格外清净。
一片平坦的沙滩如同镜子一般。
当时不早,北方的归途遥遥无期,
而此刻我却无法回家,栖息之处也难以安定。
可怜那些转眼间就被南风吹走的雁群,
它们的羽毛短小,发出的叫声凄凉而紧促。
稻谷和粮食已经所剩无几,
不必再去召唤它们,
就如同用金丸赠送的奢华。


注释:

  • 秋水: 指秋天的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芦花: 指芦苇的花,秋季盛开,常用以表现凄凉之感。
  • 平沙如镜: 形容沙滩平坦如镜子,反映出宁静的秋景。
  • 栖亦惊难定: 意思是栖息的地方也难以安稳,表达对归家无望的焦虑。
  • 南风劲: 南风劲吹,象征着迁徙的季节。
  • 羽短声凄紧: 形容雁群的羽毛短,发出的叫声悲凄且急促。
  • 稻粱无几: 意思是粮食所剩无几,暗示生存的艰难。
  • 恰拟金丸赠: 指用珍贵的金丸来表达赠送,隐喻着雁群的珍贵以及不再召唤它们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于清康熙年间,以词风清丽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凉州令 雁》作于秋季,正值雁群南迁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奈的情绪。


诗歌鉴赏:

《凉州令 雁》运用了清新的自然意象,展现了初秋的宁静与孤独。诗中“秋水芦花净,一片平沙如镜”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水面与宁静的沙滩,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冷的美感与苍凉的气息。诗人以“来不能归,栖亦惊难定”切入主题,表达了因季节变迁而产生的归属感缺失与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怜他转眼南风劲,羽短声凄紧”更是将雁群悲凉的命运与个人的愁苦紧密相连,暗示了生命的不确定性与脆弱。

整首诗在意象上紧密结合自然与生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受。通过对比清冷的秋水与雁群的失落,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无奈与对归属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水芦花净。
    描绘了秋季水面的清澈与芦花的洁净,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一片平沙如镜。
    形象地说明沙滩的平滑,呈现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3. 当时不早北还家,
    表达了归家的渴望,却因时机不对而无法成行。

  4. 来不能归,栖亦惊难定。
    表现了无归之苦和栖息不安的焦虑,情感愈加深重。

  5. 怜他转眼南风劲。
    通过南风的劲吹,感叹雁群的迁徙与生命的无常。

  6. 羽短声凄紧。
    描述雁群因迁徙而发出的悲怆叫声,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7. 稻粱无几,
    暗示生存条件的艰苦,粮食所剩无几。

  8. 休再呼群,
    诗人对雁群的无奈与悲伤,停止召唤。

  9. 恰拟金丸赠。
    用金丸比喻对雁群的珍重,隐喻对生命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片平沙如镜”将沙滩比喻成镜子,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 “栖亦惊难定”赋予栖息的状态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 诗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雁群的迁徙为线索,反映了个人对归属与安定的渴望,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 象征宁静与清澈。
  • 芦花: 代表孤独与凄凉。
  • 南风: 迁徙的征兆,暗示变迁与无常。
  • 羽短: 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这些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大自然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山 B. 水 C. 风 D. 雁

  2. 诗人对雁群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愤怒 C. 可怜 D. 喜悦

  3. “稻粱无几”表达了什么?
    A. 丰收 B. 贫困 C. 挥霍 D. 充足

答案:

  1. B, C,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津》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凉州令 雁》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李白在情感上更显豪放,而高旭则更显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故事》

以上参考书目可帮助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与意象。

相关查询

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十 曹既见和复次其韵 夜泛西湖五绝 其一 新年五首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涛颠倒元韵。) 李宪仲哀词(并叙) 附米黻所作挽诗五首 失题三道 数日前,梦人示余一卷文字,大略若谕马者, 赠王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摇的成语 一差二误 包含吸的成语 烦燠 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妃 百感交集 从心所欲 止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言语道断 眷红偎翠 贽启 一言便定 分兵把守 几字旁的字 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