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8:4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8:40:45
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轻盈的飞蛾翩翩飞舞,遮住了明亮的蜡烛;
看到油锅中正在烹饪的油脂,觉得罪过无法赎回。
可爱的萤火虫不自欺,照亮了草间,光芒闪烁。
我已经放下烦恼,书本曾在君子堂上被映照。
不怕明月下显露自己的丑陋,但怕风雨的侵袭,难以发光。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节庵,号稼轩,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出生于福建,因其才华卓越而被世人所称颂。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写飞蛾与萤火虫,抒发了对光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自身缺陷的深刻反思。
《萤火》以飞蛾和萤火虫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人。在诗中,飞蛾因追求光而遮住了蜡烛,暗示着许多人在追求光明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自身的缺陷与代价。与之对比,萤火虫在草间闪烁着微弱却真实的光芒,展现出一种真实与自然的美。诗人通过这两种意象,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与对精神光辉的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自省,诗人不惧怕在明亮的月光下显现自己的缺陷,而是更加畏惧风雨对光辉的侵蚀。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光明与外界挑战之间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自信。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飞蛾与萤火虫的对比,探讨了追求光明的意义和代价,强调在面对外界挑战时,真实与自省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萤火》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与义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飞蛾”象征什么?
A. 追求光明的勇气
B. 对物质的追求
C. 自我反省
D. 对自然的热爱
诗人不怕什么?
A. 风雨
B. 明月
C. 自己的缺陷
D. 物质的诱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萤火》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可以进行对比,前者强调真实与自省,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孤独感。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光明与内心的关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