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昭德皇后挽歌词》

时间: 2025-07-27 23:16:28

诗句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

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16:28

原文展示: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
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白话文翻译:

仙女已去,逍遥于仙境,留下的诗篇如同那婀娜多姿的章句。春天回归时,金屋里的人却少了;夜晚走入寿宫,时光显得漫长。凤鸟曾引她辞去华丽的车辇,蚕儿如今也不再采桑。阴间的灵魂何处感应,沙丘上的月光却显得黯淡无光。

注释:

  • 仙去:指神仙般的人物去世。
  • 逍遥境:指无忧无虑的境界,通常指天上或极乐世界。
  • 窈窕章:指优美的诗文。
  • 金屋:指华美的宫殿,常用以形容皇宫或贵族的住处。
  • 寿宫:指专为寿命长久而设的地方,暗指冥界。
  • 凤引:指凤凰引领,象征高贵。
  • 辞辇:辞去华丽的车辇,表示放弃权位。
  • 蚕休:指蚕停止采桑,象征生活的改变。
  • 阴灵:指阴间的灵魂或亡者。
  • 沙麓:指沙丘。
  • 月无光:形容月光暗淡,暗示哀伤。

典故解析:

  • 凤引辞辇:在中国文化中,凤鸟象征着高贵与吉祥,辞去车辇则暗示不再追求荣华富贵。
  • 阴灵何处感: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感慨,体现了对死亡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歌直白而富有哲理著称,其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为昭德皇后哀悼之际,昭德皇后是唐宪宗的皇后,她的去世令白居易感到极大的悲痛,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生与死的对立,表现了诗人对逝去的昭德皇后的深切怀念。开头的“仙去逍遥境”引人入胜,似乎昭德皇后已经成为仙界的一部分,逍遥自在,但随之而来的“诗留窈窕章”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怀念。诗中反复提及春天与夜晚,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时间的流逝,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凤引曾辞辇”表达了对权力的放弃,反映出逝者对名利的看淡,显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而“蚕休昔采桑”则用蚕的无奈停止,暗示了生活的无情与变迁。最后一句“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更是将哀思推向高潮,阴灵的感应与沙丘上的月光暗淡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悲伤气氛。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美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时间、逝去与怀念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去逍遥境:引入主题,昭德皇后的去世使她如同仙女一般,进入了无忧的境界。
  2. 诗留窈窕章:虽然她离去,但留下的诗篇依旧美好,带有对其的追思。
  3. 春归金屋少:春天的回归让人感到生命的流逝,金屋里的光辉也因她的离去而显得冷清。
  4. 夜入寿宫长:夜晚在冥界显得特别漫长,暗示着她的孤独。
  5. 凤引曾辞辇:凤凰象征高贵,辞去车辇,体现了对权力的放弃。
  6. 蚕休昔采桑:蚕不再采桑,象征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7. 阴灵何处感:对逝者的追思,探问她的灵魂在何处。
  8. 沙麓月无光:最后结尾,沙丘上的月光暗淡,增强了全诗的悲伤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后比作仙女,突显她的高贵。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春天和夜晚象征生与死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痛,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哲思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逝者的归宿。
  2. 金屋:象征权力与富贵,但失去后显得冷清。
  3. 凤鸟:象征高贵与吉祥,代表逝者的身份。
  4. :象征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5. 阴灵:代表逝者的灵魂,体现对生命的思考。
  6. 沙丘与月光:暗示孤独与哀伤,增强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仙去逍遥境”中的“仙”指的是?

    • A. 神仙
    • B. 逝者
    • C. 诗人
    • D. 天使
  2. “凤引曾辞辇”中的“凤”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
    • B. 权力
    • C. 高贵
    • D. 生命
  3. 诗中提到的“蚕休”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回归
    • B. 生活的无常
    • C. 逝者的怀念
    • D. 皇宫的冷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另一部著名诗作,探讨爱情与失去。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思乡之情,感人至深。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昭德皇后挽歌词》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但白居易更偏重于对逝者身份的描绘,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个人的悲痛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贺知章归四明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 过晋阳宫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 喜雪 早度蒲津关 春中兴庆宫酺宴 千秋节赐群臣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革之世 包含帛的词语有哪些 有增无损 饥肠雷动 虫叶成字 犬字旁的字 陇笛 戈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相映成趣 俭恭 横作 止字旁的字 奇请比它 包含帮的词语有哪些 岑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