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时间: 2025-05-25 06:05:53

诗句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

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

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

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

清浊两声谁得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05:53

原文展示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
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
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
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
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磬襄入海去不归,长安市儿为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

白话文翻译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却在倾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敲打,古人却曾击声。
今人古人究竟有何不同?使用与舍弃都由乐工来决定。
乐工虽在耳边,却像墙壁一样,不分清浊便成了聋子。
梨园弟子调音律,知道有新声却不如古音。
古时称浮磬出自泗滨,立刻辨别声响令人感动。
宫中悬挂一听华原石,君王的心思便忘却了封疆大臣。
果然胡人从燕地来,武臣少有人愿意为封疆而死。
这才明白音乐与时政相连,岂只是听那铿锵之声而已!
磬襄入海后再也不归,长安的孩子们成为了乐师。
华原磬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能知晓呢?

注释

  • 华原磬:一种古代乐器,发声清脆悦耳。
  • 泗滨石:同样是一种乐器,出自泗滨,音色独特。
  • 乐工:指演奏乐器的工匠或音乐家。
  • 梨园弟子:古代戏曲表演者,主要指梨园中的弟子,强调音乐与戏曲的关系。
  • 胡寇:指外族侵扰者,常常用来形容北方的游牧民族。
  • 封疆大臣:指负责边疆治理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注重现实主义,常常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创作于唐代,正值政治动乱与社会变迁之际。诗中通过古今音乐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白居易在《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中,运用音乐作为切入点,探讨古今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他通过对华原磬和泗滨石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以及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中提到“今人古人何不同”,引发读者对时代背景的思考,反映了古代音乐的价值与美感在现代观众心中的消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乐工的批判,认为他们在音乐的表现上缺乏对清浊的辨识,最终导致艺术的失传。通过对“梨园弟子”的提及,白居易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新声不如古声,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此外,诗中还提及了政治动荡的背景,乐与政的结合深入探讨了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揭示了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白居易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华原磬,华原磬:反复呼唤华原磬,强调其重要性。
  2. 古人不听今人听:指出古人未必理解今人的欣赏。
  3. 泗滨石,泗滨石:同样强调泗滨石的音乐价值。
  4. 今人不击古人击:今人对古乐器的使用与古人不同。
  5. 今人古人何不同:引发对古今文化差异的思考。
  6. 用之舍之由乐工:乐工的选择决定了音乐的流传。
  7. 乐工虽在耳如壁:乐工虽在耳边,却无所作为。
  8. 不分清浊即为聋:缺乏辨别能力便成了聋子。
  9. 梨园弟子调律吕:梨园弟子在调音律。
  10. 知有新声不如古:新声虽有,但不及古声动人。
  11. 古称浮磬出泗滨:古时浮磬声动人心。
  12. 立辨致死声感人:辨别声音的重要性。
  13. 宫悬一听华原石:华原石在宫中挂起。
  14. 君心遂忘封疆臣:音乐使君主忘却政治事务。
  15. 果然胡寇从燕起:外族侵扰的现实。
  16. 武臣少肯封疆死:武臣少有人愿意为边疆牺牲。
  17. 始知乐与时政通: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显而易见。
  18. 岂听铿锵而已矣:音乐不止是声音的叠加。
  19. 磬襄入海去不归:象征音乐的消逝。
  20. 长安市儿为乐师:长安的孩子们成为乐师。
  21. 华原磬与泗滨石:两种乐器的清浊之声。
  22. 清浊两声谁得知:对音乐价值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反复:通过重复“华原磬”和“泗滨石”来强调其重要性。
  • 对比:古今乐器的对比,反映出文化的变迁。
  • 比喻:乐工的耳朵比作墙壁,形象地表达了对音乐理解的缺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政治的结合,探讨了古今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揭示了音乐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原磬:象征古代音乐的纯粹与美好。
  • 泗滨石:象征历史的积淀与传承。
  • 乐工:象征对艺术的传承者与批判者。
  • 梨园弟子:象征音乐教育与继承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华原磬与泗滨石的不同是什么?

    • A. 音色
    • B. 材料
    • C. 制作工艺
    • D. 历史
    • 答案:A
  2. “乐工虽在耳如壁”意指什么?

    • A. 乐工不重要
    • B. 乐工的音乐很差
    • C. 乐工无法辨别音乐
    • D. 乐工的技术高超
    •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梨园弟子”主要指什么?

    • A. 音乐家
    • B. 戏曲演员
    • C. 乐器制造者
    • D. 音乐评论家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李白:白居易注重社会现实,李白则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 杜甫白居易:杜甫的诗歌更具悲剧色彩,关心民生,白居易则更倾向于乐观与直白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回文 高丽平州中和馆后草亭 古远行 山中晓兴 登云中 泉上雨后作 次韵丁簿杂兴 次韵春愁 次韵处约兄春行用前韵 初夏同周同人与史尉登西园后山茅亭望远周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旁的字有哪些?带马旁的汉字大全 鸟字旁的字 中肯 渗淡 凵字底的字 翻飞 皿字底的字 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迷的成语 高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惧悚 斗艳争芳 颐指风使 拼音yu的汉字全收录_yu的常用字详解 一夕九升 周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周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玉软香温 捺的字有哪些_汉字捺笔顺详解与常见捺字示例 高情远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