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37
日暖万年枝
作者: 王约 〔唐代〕
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
初升九华日,潜暖万年枝。
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
每因韶景丽,长沐惠风吹。
隐映当龙阙,氛氲隔凤池。
朝阳光照处,唯有近臣知。
在朦胧的红色庭院里,沉静的玉石台阶旁。
初升的太阳洒下光辉,悄悄温暖那万年古树。
温暖的光线尤为喜人,青翠的颜色愈发宜人。
每当春光明媚的时候,常常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
隐约映照在龙阙附近,雾气弥漫在凤池之外。
只有在朝阳照耀的地方,近臣才能懂得这份温暖。
王约(?-约760),唐代诗人,字子安,号少游,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王约的诗风以写景抒情见长,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结合。
诗作产生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常聚集于庭院之中,通过诗歌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暖万年枝》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温暖的阳光与春意盎然的景象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的开头“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便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朦胧而又富丽堂皇的庭院。庭院中的“玉砌”象征着高贵与典雅,而“霭霭”的雾气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随着“初升九华日”的到来,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大地,温暖悄然而至,给万年古树带来了生机,这种光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在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接下来的“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则进一步强调了阳光的温暖与生命的生发。这里用“煦妪”一词,仿佛把阳光拟人化,赋予了它柔和的母性特征,让人感受到阳光的关怀与温暖。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对春日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我们仿佛置身于日暖的庭院中,感受着春风带来的温暖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王约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与赞美。
“霭霭彤庭里”中的“霭霭”是指:
A. 清澈
B. 朦胧
C. 明亮
诗中“初升九华日”表达了什么?
A. 太阳的升起
B. 太阳的沉落
C. 太阳的爆发
“煦妪光偏好”中,“煦妪”指的是:
A. 风
B. 雨
C. 阳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