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43
检点当年定汴京,
喁喁海宇庆升平。
如何黄盖陈桥拥,
旋见青衣绝汉行。
花石已先倾半壁,
金牌况复坏长城。
千秋误国和戎议,
往事高悬一鉴明。
回想当年决定汴京的时刻,
喁喁之声遍及海宇,庆祝着太平盛世。
然而,黄盖在陈桥上如何拥护,
却又见青衣人一意孤行,绝了汉朝的前程。
花石山早已倾覆了半壁江山,
金牌的权威又怎能坏了长城的防线。
千秋之后,由于误国的和戎议,
往事至今犹在高悬之鉴。
作者介绍:承培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较少,但多以抒情及历史题材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国家面临内外困扰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大梁怀古三首 其二》是一首历史感浓厚的诗作,诗人通过缅怀历史,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回顾当年决定汴京的历史,诗人用“检点”二字,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显示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喁喁海宇庆升平”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画面,却在随后的“如何黄盖陈桥拥”中,突出了历史的讽刺与复杂。黄盖的拥护与青衣的绝行形成鲜明对比,映射出历史中的忠与奸,正义与背叛。
而后“花石已先倾半壁”与“金牌况复坏长城”则通过象征手法,展现出国家的危机与衰败,揭示出历史的无情与残酷。最后两句“千秋误国和戎议,往事高悬一鉴明”,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告诫后人要铭记历史,警惕重蹈覆辙。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警示,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盖”是哪个历史事件的相关人物?
“千秋误国和戎议”中“和戎议”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