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8:15
塞上客夕
近塞春风大,寒吹阴复晴。
沙尘霾日色,草木聚边声。
野坠荒云黑,山烧夜火明。
萧条复谁慰,竟夕独凄清。
在边塞附近,春风猛烈地吹来,寒风又将阴云赶走,天空重新变得晴朗。沙尘弥漫,遮住了阳光,草木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荒野上,乌云低垂,黑压压的,山上燃起了明亮的火焰。萧条的景象,谁来安慰我呢?直到夜晚,我独自感到凄凉。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塞上”常常与边疆的孤寂和壮阔相关,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战乱、孤独与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魏燮钧,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以豪放、沉郁见长,常写边塞、山水的作品,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边塞地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边疆生活的感受,以及在孤独与凄凉中对生活的思考。
《塞上客夕》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头“近塞春风大,寒吹阴复晴”便设置了一个复杂的天气背景,春风与寒风的交替象征着生活中的变化与无常。在这种变化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冷暖,仿佛暗喻着人生的起伏。接着,沙尘和霾遮住了阳光,增添了环境的阴郁感,草木的声音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气,却又显得格外孤独。
“野坠荒云黑,山烧夜火明”将诗人置于一片荒凉之中,夜火的明亮与黑暗的荒云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希望与绝望的交织。最后两句“萧条复谁慰,竟夕独凄清”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孤独与对慰藉的渴望,令人深感共鸣。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萧条的感受,以及对生活中温暖与希望的渴望,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风”与“寒风”分别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竟夕独凄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