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2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20:44
月地不离人世,花城岂必仙家。
且容康节向月,不羡曼卿主花。
月亮与土地并不远离人世间,花城难道一定是仙人的居所吗?
且让我们在康节的夜晚仰望月亮,不羡慕曼卿那位主人的花园。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白云道人,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尤以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结合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月亮和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芙蓉六言四首》中的这一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起初,诗人通过"月地不离人世"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暗示月亮与土地的亲近,象征着人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接着,"花城岂必仙家"则引出一种反思,质疑美好事物是否只能存在于神仙的居所,强调了人世间同样可以拥有美好与丰盈。
"且容康节向月"一句,诗人引入了中秋节的意象,表达了团圆与欢聚的美好愿望,仿佛在说,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烦恼与不如意,但在这个节日里,仍应欣赏眼前的美好,享受与亲友共度的时光。结尾的“不羡曼卿主花”则道出了诗人的洒脱与淡然,虽心向美好,但不以他人的成就为羡慕,反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整首诗以优雅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透过对月亮与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珍惜与肯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旨在于珍惜现实中的美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成就的淡然态度。
诗词测试:
“月地不离人世”中的“月”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康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不羡曼卿主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