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风雪二首 其二 雪》

时间: 2025-05-13 02:11:21

诗句

持帚通樵径,支筇过藓桥。

不知及门者,若个肯埋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11:21

原文展示

持帚通樵径,支筇过藓桥。不知及门者,若个肯埋腰。

白话文翻译

手持扫帚走在樵夫的小路上,借着拐杖走过苔藓覆盖的桥。不知道有谁能够到达门口,愿意埋下腰身走进门来。

注释

  • 持帚:手持扫帚,表示打扫、清理的意思。
  • 通樵径:樵夫的小路,指林间小道,通常由樵伐树木时踩踏而成。
  • 支筇:用拐杖支撑,表示行走的艰难。
  • 藓桥:长满苔藓的桥,苔藓常生于湿润阴暗之处,象征环境的严寒与潮湿。
  • 及门者:到达门口的人,指想要进入某个地方的人。
  • 埋腰:弯腰低头,形容进入某个地方的姿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士龙,号天游,宋代诗人,字句清新,善于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敏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季雪天的情景,诗人以“持帚通樵径,支筇过藓桥”开头,通过描写劳动与行走的细节,展现了在雪天行走的不易,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接着“若个肯埋腰”一句,则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暗示在困境中,愿意倾身相助的人少之又少。

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人际关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意象,读者能够感受到环境的寒冷与心理的孤寂。同时,诗人用拐杖的意象,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坚持,展现出一种顽强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持帚通樵径:手持扫帚,暗示在雪天,清理道路的辛苦,表现出朴实无华的劳动形象,展现了生活的艰辛。
  • 支筇过藓桥:借助拐杖行走,带出了行走的艰难,象征着对生活的挣扎,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不知及门者:疑问句,表现出对世事的无奈,暗示人们在困境中迷失方向。
  • 若个肯埋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愿意低下身段、帮助他人的人少之又少,反映了人情冷暖。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藓桥”比喻生活的艰难。
  • 拟人:将环境形象化,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在寒冷的雪天中,面对生活的艰辛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诗人在孤独与无奈中对温暖人情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持。

意象分析

  • 扫帚:象征着劳动与清理,反映出生活的琐碎与艰辛。
  • 拐杖:象征着支持与依靠,反映出生活的无奈。
  • 苔藓:象征着环境的湿润与冷清,暗示人际关系的疏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持帚通樵径”意为: A. 拿着扫帚走在小路上
    B. 拿着刀砍树木
    C. 在山上旅行
    D. 走进樵夫的家

  2. 诗中“埋腰”指代: A. 低头
    B. 跪下
    C. 蹲下
    D. 躺下

  3. 诗人通过描写雪天的生活表现: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C. 对劳动的赞美
    D. 对人际关系的冷漠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风雪二首》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都涉及雪的意象,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孤独和无奈,后者则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壮阔的边塞情怀。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同题材下的不同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答陈元舆 禅句二首 行迈杂篇六首 次韵李士雄子飞独游西园折牡丹忆弟子奇二首 小鸭 信中远来相访且致今岁新茗又枉任道寄佳篇复 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离福严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包含合的词语有哪些 赵客 火上加油 蕙兰 包含寖的词语有哪些 满园春 千态万状 无声无臭 包含恭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绸缪帷幄 革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懵懵懂懂 传闻不如亲见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逝的词语有哪些 云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