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12:04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梅花刚刚在雪中盛开,柳树依旧青翠如烟。
我来此窥视童子的偈语,恰好听到法王的经文。
明白道理便知无我,观空则厌弃有形。
迷惑的心应当觉悟,作为客人的我思绪未曾安宁。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孟浩然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梅花和柳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在此背景下,作者通过对童子偈和法王经的聆听,表明他对佛教智慧的追求与向往。
诗中“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表达了对无我和空无的领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事物的超脱与厌倦。最后,诗人以“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结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动荡与无法安宁的状态,似乎在提醒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内心的迷惑是常态,真正的觉悟需要时间和冥想。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孟浩然深刻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哲学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佛教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梅花和竹子
b) 梅花和柳树
c) 柳树和松树
答案:b) 梅花和柳树
诗人通过哪个方式接触佛教智慧?
a) 读书
b) 聆听童子偈
c) 冥想
答案:b) 聆听童子偈
诗中提到的“无我”是指什么?
a) 个人的存在
b) 超脱自我的状态
c) 迷失自我
答案:b) 超脱自我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