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意(一题作春怨)》

时间: 2025-04-26 00:30:16

诗句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30:16

原文展示:

春意(一题作春怨)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妆容和春日的情绪。她化好妆后走出帘子,照着水面欣赏自己的美丽,然而她折花却不知要赠送给谁。春天的情感浓烈而迷人,春天的气息令人更加思念。愁苦的心情在杨柳下愈发明显,如同纷乱的柳丝一样难以理清。

注释:

  • 佳人:指美丽的女子。
  • 画眉:化妆,特别是画眉毛。
  • 妆罢:化妆完成。
  • 帘帷:窗帘。
  • 照水空自爱:在水面上欣赏自己的美丽。
  • 折花将遗谁:采花想要赠与谁。
  • 春情多艳逸:春天的情感丰富多彩。
  • 春意倍相思:春天的氛围让思念更加深切。
  • 愁心极杨柳:愁苦的心情与杨柳相连。
  • 一种乱如丝:情感如同乱丝一般,难以理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清幽的田园生活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意》创作于唐朝,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此时,诗人常常借春天的美好象征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愁苦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春意》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更深层地触及了爱情和思念的主题。诗中以“佳人能画眉”开篇,直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化妆的女子仿佛是春天的化身,她的美丽与春日的景色相得益彰。然而,随着对春意的感受,诗人却又感到深深的惆怅,这种情感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在第二句“照水空自爱”中,女子在水中照见自己美丽的容颜,但她的美丽似乎是孤独的,因为后面“折花将遗谁”显示了她在美丽中孤独的心情,似乎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美好。接下来的“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春天的美丽和思念联系在一起,诗人用“愁心极杨柳”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愁苦的心情随着春日的美景愈加浓烈,最终以“一种乱如丝”结束,展现了情感的复杂和难以解开的状态。

整首诗从美丽的女子到春天的思念,再到内心的愁苦,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次递进,成功地捕捉了春天这一时节的复杂情感,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人能画眉:描写女子的美丽,她能画眉,意味着她具有吸引力。
  2. 妆罢出帘帷:化妆完毕,走出窗帘,展现了她的优雅与自信。
  3. 照水空自爱:在水中照见自己的美丽,表现出她对自己形象的欣赏,似乎在自恋。
  4. 折花将遗谁:她采花却不知道要赠予谁,暗示她的孤独和无奈。
  5. 春情多艳逸:春天的情感丰富而多彩,充满魅力。
  6. 春意倍相思:春天的气息加深了思念的情感。
  7. 愁心极杨柳:愁苦的心情像杨柳一样,摇曳不定。
  8. 一种乱如丝: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如同乱丝一般,难以理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乱如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纠结与复杂。
  • 拟人:通过“愁心极杨柳”,赋予杨柳以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 对仗:上下句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女子的孤独,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愁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春天既是美好的象征,也是思念与愁苦的源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人:象征着美丽与青春。
  • 春情:代表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杨柳:常与愁苦、思念相联系,表现内心的情感。
  • :象征美好的事物,但又与孤独相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D. 白居易

  2. 诗中“佳人能画眉”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女子的自信
    B. 女子的孤独
    C. 女子的忧伤
    D. 女子的懒惰

  3.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中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愁苦
    C. 春天
    D. 孤独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春意》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而后者则通过月色表现孤独的情感,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寿周益公 寿周益公 寿周枢使 寿周枢使 寿赵帅 寿赵帅 寿宫使余丞相 钱塘迎酒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挈瓶之知 猎彦 开宗明义 说短论长 熟切店 北叟失马 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起龙 移山造海 齲字旁的字 欲擒故纵 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包含随的成语 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