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岁暮海上作》

时间: 2025-04-26 03:57:23

诗句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7:23

原文展示: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白话文翻译:

孔子(仲尼)已经去世,我也漂浮在大海之上。
黄昏时分看到北斗星的指针转动,才明白岁星(木星)又进入了新的轮回。
我这只空舟随意漂泊,钓鱼并没有特定的目的。
我问那乘木筏的人,沧海中的沧洲究竟在哪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仲尼:孔子的别名,意指其已经去世。
  2. 浮于海:比喻隐居或漂泊在海上。
  3. 斗柄:指北斗七星的指针,常用来指代时间的推移。
  4. 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它的运行周期与时间有关。
  5. 虚舟:空船,象征无牵无挂的生活。
  6. 乘槎:指乘坐木筏,寓意漂泊不定。
  7. 沧洲:传说中的理想境地,象征追求的目标。

典故解析:

  • 仲尼: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沧洲:在古代文学中,沧洲常常是隐士所向往的理想之地,代表着自由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岁暮海上作》是在孟浩然隐居生活中写成的,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其内心的闲适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岁暮海上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以“仲尼既已没”引入,提示读者思考历史与个体的关系。诗人身处海上,感受到的孤寂与自然的宏伟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一种渺小而又深刻的感受。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认识。这里,斗柄的指向不仅是时间的象征,也是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虚舟任所适”的意象,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不必拘泥于名利,而应追求心灵的自由。

最后一联“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将诗的主题推向了更高的哲理层面。诗人寻求理想的归宿,却发现理想的境地似乎遥不可及,这一问句带有一种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思考,体现了孟浩然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尼既已没:提及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2. 余亦浮于海:表达了诗人漂泊的状态,借海象征人生的无常。
  3. 昏见斗柄回:黄昏时分,斗柄的转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4. 方知岁星改:木星的变化引发对人生轨迹的思考。
  5. 虚舟任所适:表达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6. 垂钓非有待:钓鱼的行为没有特定的目的,体现闲适。
  7. 为问乘槎人:向漂泊者提问,象征对理想的探寻。
  8. 沧洲复何在:理想境地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虚舟”,隐喻人生的漂泊。
  • 拟人:斗柄和岁星的变化如同在诉说时间的故事。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和谐的对比,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流转与理想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仲尼:象征智慧与历史的积淀。
  2. 斗柄:代表时间与空间的流逝。
  3. 虚舟:隐喻无拘束的生活状态。
  4. 沧洲: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仲尼的提及引发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
  • 斗柄岁星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的观察与哲理的思考。
  • 虚舟沧洲则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仲尼”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 孟浩然的弟子
    • B.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历史学家
  2. “斗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由
    • D. 自然的美
  3. “沧洲复何在”的意思是:

    • A. 理想境地的可及性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生活的美好
    • D. 历史的沉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孟浩然的诗更倾向于表现个体的闲适与对自由的追求,而王维则常融入佛教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相似之处: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不同之处:孟浩然更强调个人的感受和哲思,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岁暮海上作》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深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卜算子·春水满江南 菩萨蛮(残春) 昭君怨(春日寓意) 念奴娇·桂华蟾魄 念奴娇(梅) 瑞鹧鸪(遣情) 满江红·懊恼平生 谒金门(和德远) 青玉案 春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八字的字 玉惨花愁 浪迹天涯 閠字旁的字 苲草 无事忙 蹑脚蹑手 木字旁的字 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遮当 秋典 包含稚的词语有哪些 重组 女字旁的字 题西林壁 耍两面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