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7:23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孔子(仲尼)已经去世,我也漂浮在大海之上。
黄昏时分看到北斗星的指针转动,才明白岁星(木星)又进入了新的轮回。
我这只空舟随意漂泊,钓鱼并没有特定的目的。
我问那乘木筏的人,沧海中的沧洲究竟在哪里呢?
孟浩然(689年-740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岁暮海上作》是在孟浩然隐居生活中写成的,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其内心的闲适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岁暮海上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以“仲尼既已没”引入,提示读者思考历史与个体的关系。诗人身处海上,感受到的孤寂与自然的宏伟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一种渺小而又深刻的感受。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认识。这里,斗柄的指向不仅是时间的象征,也是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虚舟任所适”的意象,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不必拘泥于名利,而应追求心灵的自由。
最后一联“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将诗的主题推向了更高的哲理层面。诗人寻求理想的归宿,却发现理想的境地似乎遥不可及,这一问句带有一种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深邃的思考,体现了孟浩然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流转与理想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关于“仲尼”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斗柄”在诗中象征什么?
“沧洲复何在”的意思是:
孟浩然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孟浩然的诗更倾向于表现个体的闲适与对自由的追求,而王维则常融入佛教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相似之处: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不同之处:孟浩然更强调个人的感受和哲思,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岁暮海上作》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