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9:11
留别之望舍弟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
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
这首诗表达了三兄弟同根同气,然而在这个清晨却要分别的惆怅。西边的弟弟奔向巴岭,东边的弟弟则前往洛阳。虽然在离别前强行饮酒,但最终只会伤害到自己内心的情感。谁会怜惜那散落的花瓣呢?我独自向南方的春天走去,感到无比孤独。
“同气”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强调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里的“分飞”则突显了离别的痛苦。诗中提到的洛阳,是唐代的重要城市,代表着文化和繁华,而巴岭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遥远。散花的意象则可以追溯到许多古诗中,用来表达离别时的惆怅与伤感。
作者介绍:宋之问(648年-713年),字子京,号少微,唐代诗人,世称“宋诗”,以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离别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兄弟离别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唐代重视家族和亲情的社会风气。
《留别之望舍弟》是一首抒发离别情感的诗,作者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分别的惆怅。开篇“同气有三人”,便将兄弟关系紧密地表现出来,接下来用“分飞在此晨”引出离别的情景,清晨的时光更添一层伤感。诗中“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描绘了兄弟们各自的去向,表现出他们即将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尽管用酒来麻醉自己,但内心的伤痛却是无法掩盖的。最后一句“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则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花瓣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作者孤身前往南方春天,既是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过去的追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亲情展开,表现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盼,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痛苦。
诗词测试:
“同气有三人”指的是?
A. 三位朋友
B. 三兄弟
C. 三位诗人
D. 三位父亲
诗中提到的“洛阳”代表了什么?
A. 荒凉
B. 繁华
C. 遥远
D. 清净
“强饮离前酒”中的“酒”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友情
D.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