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22
《范阳王挽词二首》
贤相称邦杰,清流举代推。
公才掩诸夏,文体变当时。
宾吊翻成鹤,人亡惜喻龟。
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
赠秩徽章洽,求书秘草成。
客随朝露尽,人逐夜舟惊。
蒿里衣冠送,松门印绶迎。
谁知杨伯起,今日重哀荣。
贤良的相国被称为国家的杰出人才,清流士人推举他为时代的楷模。
他的才能在整个夏朝都显得卓越,文风和体裁都改变了当时的风气。
来宾哀悼时,悲痛之情如同仙鹤飞翔,人去世令人惋惜,如同乌龟之喻。
如今洛阳的纸张十分珍贵,仍有人在写太冲的诗歌。
赠送的官位和徽章十分合适,求书的秘草也终于完成。
客人随晨露消逝,人们在夜舟中惊醒。
在蒿草中送行的衣冠,松门里迎接的印绶。
谁能知道杨伯起,今天重新感受到了悲哀和荣耀。
宋之问,字子渊,号葱溪,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在当时文人中有较高的声望。
此诗作于对范阳王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其政治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其离世的惋惜。范阳王为当时的贤相,受到众人的敬仰和推崇。
诗歌以哀悼的情感为主线,开篇即称赞范阳王的才德,称其为“贤相”和“邦杰”,显示出诗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同时,诗中的“清流”一词,强调了范阳王在士人群体中的崇高地位。接着,通过“公才掩诸夏”的描绘,进一步突显了其才华的卓越,甚至引领了时代的文风。
诗中提到“宾吊翻成鹤,人亡惜喻龟”,通过仙鹤与乌龟的比喻,表现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极为细腻。接下来的“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则反映了范阳王的影响力,连带着他的诗作仍在流传,显示出其文学成就的持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崇高的氛围,让人深刻体会到失去贤才的痛苦和对其才华的敬仰。诗歌的最后一联“谁知杨伯起,今日重哀荣”,在表达失去后对往昔的追忆与赞美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情感变化,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对范阳王的悼念为主题,表达了对其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抒发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慨。
《范阳王挽词》的作者是:
A. 王维
B. 宋之问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宾吊翻成鹤”表达的是:
A. 欢快的心情
B. 哀悼的情感
C. 对未来的期待
D. 迎接的喜悦
“洛阳今纸贵”中的“纸贵”意味着:
A. 纸张稀缺
B. 书籍受欢迎
C. 书写困难
D. 纸张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