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4
京都三月酴醾开,高架交垂自为洞。
素叶层层紫蕊香,酿归光禄春生瓮。
东陌西池走钿车,芳林广囿飞朱鞚。
二年不到大梁城,江边泪滴肝肠痛。
况兹齿发渐衰老,已是忧愁不如众。
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去岁游吴求不得,今朝还喜自持送。
眼底虽同往日看,樽前所忆皆成梦。
又置新茶采雨前,鸟觜压砖云色弄。
对花却酒煮香泉,强咏才惭非白凤。
在京都的三月,酴醾花盛开,高架上交错垂挂,宛如洞穴。
洁白的叶子层层叠叠,紫色的花蕊散发着香气,酿成春天的美酒。
东边的道路,西边的池塘,马车在芳香的树林和宽阔的园子中奔驰。
两年未曾到达大梁城,江边的泪水滴落,令人肝肠寸断。
况且如今我已渐渐衰老,忧愁的心情也不如众人。
宣城北寺的上人,独有一丛嫩绿的蕻菜。
去年游吴未能如愿,今朝喜得自持而送。
眼前虽与往日相同,酒杯前的回忆却全成梦幻。
又置新茶采自雨前,鸟喙轻压砖砖,云影变幻。
对着花喝酒,煮香泉水,强作吟咏,才感到惭愧不如白凤。
梅尧臣,字千之,号少微,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对生活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哲理反思。诗中提到的酴醾花与新茶,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诗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青春流逝的惋惜。
梅尧臣的《志来上人寄示酴醾花并压砖茶有感》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索的诗作。诗的开篇通过描绘京都三月的酴醾花,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在描写花的同时,诗人用“高架交垂自为洞”形容花的垂挂姿态,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接着,诗人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两年未到大梁城,江边泪滴肝肠,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老的身影愈发显现,忧愁愈发沉重,显露出对生死无常与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宣城北寺的上人和嫩蕻菜,暗示了他对于简单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尽管生活充满了遗憾与无奈,他依然选择以酒与茶自娱,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最后以“强咏才惭非白凤”收尾,表明尽管感到自愧不如,但仍愿追求诗意与灵魂的自由。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中,展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诗人的敏感与睿智,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颂歌,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本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对生活、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桃花
B. 酴醾花
C. 梅花
诗人对衰老的态度是:
A. 悲伤
B. 无奈
C. 自豪
诗中的“白凤”意指:
A. 一种花
B. 神鸟,象征高洁
C. 一首诗
可以将梅尧臣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梅尧臣更多地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而李白则更显得洒脱与豪放。两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