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8: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8:59:27
纫丝作长带,正胜茱萸纹。
冉冉仍垂绋,左帛右炎自有薰。
鲜华非称我。修饰未如君。
曾不日来取,贤哉知礼云。
诗中描绘了用丝绳编织的长带,带上的花纹比茱萸的纹路更胜一筹。长带轻轻垂下,左右的绣帛散发着香气。鲜艳的华服并不能称赞我,装饰的美丽不及你。你何时能来取走呢?真是有礼貌的人啊。
此诗中提及的茱萸,常与节日和祭祀相关,代表着美好和希望。诗中提到的“贤哉知礼”,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礼节的重视。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善于使用细腻的意象。
此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社会对礼节和文化的重视,诗人通过对丝织品的描绘,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丝绸的美丽和华丽,展现出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诗中的“纫丝作长带”不仅是对物品的描写,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冉冉仍垂绋”一语,流露出一种轻柔、婉约的美感,仿佛长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一种温柔的触感。
此外,诗人对华服的自谦,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礼仪的重视。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物质的美,也有情感的深度。最后一句“贤哉知礼云”,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对当时代礼教的认可,突显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修养。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丝带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反映了对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礼仪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冉冉”是指什么状态?
A. 快速
B. 缓慢轻柔
C. 突然
诗人认为鲜艳的衣服比不上谁的美?
A. 自己
B. 朋友
C. 自然
“贤哉知礼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赞美
B. 愤怒
C. 失落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梅尧臣的这首诗更注重人际关系与礼仪,而王维则更专注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