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2:15
一鸿秋水,谁移向深闺,偷近蛾绿。
空明不定,绰约伴人幽独。
临就崔徽别幅。又浅笑轻颦相瞩。
何人解识倾城,自赏容辉金屋。
掠削云鬟妆束。问就里芳心,可同千曲。
离魂初觉,娇晕枕痕红足。
小阁朝来新沐。瞥收却巫峰六六。
怕是清冷圆冰,一掷黄金难赎。
一只鸿雁飞过秋水,谁把它移向深闺?偷偷靠近那蛾眉般的绿影。
明亮的水面不定,轻盈的身影伴着人幽幽独处。
面对崔徽的画作,又轻轻一笑,微微皱眉相互注视。
谁能理解倾城之美,自赏容颜辉映金屋之内。
轻轻梳理云鬟的妆束,问她的芳心,是否可以共鸣千曲。
初醒的离魂,娇艳的脸上留下枕痕的红印。
小阁清晨来时沐浴过,轻轻一瞥收起那巫峰的云影。
怕是那清冷如冰的圆月,一掷黄金也难以赎回。
作者介绍:曹贞吉(生于清代),以诗词见长,是当时著名的女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生活,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是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的时期,诗中透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
《双双燕》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描绘了一位美人在镜中自赏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孤独与美丽。诗的开头以“鸿秋水”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和孤独感,接着以“深闺”描绘女子的隐秘与优雅。诗中“谁能理解倾城”表达了对她美丽的自赏与他人的无知,透出一种无奈与自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美丽的外表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对美人容颜、心情的细腻刻画,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空间。尤其是“娇晕枕痕红足”,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在梦中醒来后的恍惚与美丽,使人感受到一种青春的脆弱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的描绘和女子内心的思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感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深闺”指什么?
A. 男子房间
B. 女子房间
C. 公共场所
答案:B
“何人解识倾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得
B. 孤独
C. 痛苦
答案:A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答案:D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双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