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9
满庭芳(八月十六夜,景修咏东坡旧词,因韵成此)
作者:李之仪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
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
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
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
佳人,还忆否,年时此际,相见方难。
谩红绫偷寄,孤被添寒。
何事佳期再睹,翻怅望重叠关山。
归来呵,休教独自,肠断对团圆。
在江南的这夜晚,我恰好赶上了第三次相逢,仰头却羞于见到那明月。心中感到黯然无措,究竟该向谁倾诉我的忧愁呢?明月更显得清澈,映入我的眼帘,仿佛在迷醉之中无从自拔。天空如同洗净一般,星河都被掩盖,今夜的美景与往日相比更显得无可比拟。那位佳人,你还记得吗?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相见是多么困难。无奈红绫偷偷传递情意,却只让我在孤独的被褥中更加寒冷。为何佳期再难重逢,令人心中不禁怅惘,隔着重重山峦遥望。归来吧,不要让我独自一人,心肠对着这团圆的景象断裂。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君雅,号惟白,南宋诗人,擅长词作。在宋代词坛上,他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及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八月十六的中秋之夜,作者身处江南,思念远方的亲人或爱人,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中秋时节,明月高悬,传统上是团圆的象征,而作者却因身处异地而感到更加寂寞。
李之仪的《满庭芳》以典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与内心的孤寂。开篇便以“江南”引入,展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与清丽,而“举头羞见婵娟”则表明了对月亮的敬畏与羞愧,暗示了作者心中的不安与懊恼。随着诗句的发展,清澈的月光与迷醉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达了在美丽景色中却无从释放情感的无奈。
诗中“佳人,还忆否”的问句,直接引入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往甜蜜时光的追忆,同时也隐含着对再相见的渴望与绝望。最后几句,作者以“肠断对团圆”结束,情感达到高潮,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团圆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美丽的中秋夜景,表现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无奈,反映了对团圆与幸福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满庭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之仪
C. 苏轼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的是?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诗中“谩红绫偷寄”的意思是?
A. 背信弃义
B. 随意传情
C. 感情深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